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陈刚:空气质量角力击中中国模式“软肋”

http://www.CRNTT.com   2012-06-08 10:51:01  


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中国许多城市经常像是笼罩在一层灰灰的薄雾之中
  中评社北京6月8日讯/“北京等中国大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在很久以前就是海内外关注的热点。这不仅因为这一问题直观可见(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中国许多城市经常像是笼罩在一层灰灰的薄雾之中),而且也关系到当地居民和外来常驻人口的日常健康和生活舒适度,是实实在在的国家‘软实力’标志之一。”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登载陈刚的文章《空气质量角力击中中国模式“软肋”》:

  最近一段时间,一个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低政治议题,出乎意料地将本已紧张的中美双边关系推向了公众的视野。两个超级大国居然就北京市区的空气质量问题大打口水仗。中国环保官员暗批(美国)驻华使领馆,上网公布北京等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有干涉内政之嫌;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随即也争锋相对地表示,美国不会停止公布数据,并且欢迎中国也公布美国城市的空气质量。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次中美交锋中,中国网络媒体没有因为民族主义情绪而站在中国官方立场一边,反而大幅转载美方反应,并批评国内空气指数不能反映真实污染情况。

  北京等中国大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在很久以前就是海内外关注的热点。这不仅因为这一问题直观可见(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中国许多城市经常像是笼罩在一层灰灰的薄雾之中),而且也关系到当地居民和外来常驻人口的日常健康和生活舒适度,是实实在在的国家“软实力”标志之一。

  客观来讲,中国政府为了改善环保方面的形象,在过去10年时间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单就首都北京来说,为了迎接2008年的“绿色奥运”,政府就投入了上百亿美元的资金来治理环境,并关闭了市区内大量的工厂。然而,各大城市在政府如此投入的情况下,仍然未能解决空气问题。虽然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空气达标天数每年都在增加,但民众的直观感受是空气污染没有有效缓解,政府在民众中的公信力受到较大影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