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无“微”不至:微文化潮流来袭

http://www.CRNTT.com   2012-02-07 14:53:25  


 
  姜文拍摄的微电影《看球记》讲述了一段父子之间的故事:一位离异的父亲带儿子去看球却忘了带票,爱子心切的父亲将儿子举上肩头,用相机拍下了进球的画面。整部微电影弥漫着浓浓的父子情,可是如果不看到最后,你一定猜不到,这是为某相机做的广告,这种新的营销模式,叫做微广告。

  “阳光总在风雨后这话不假,今晚大风,明日就有灿烂暖阳。也像你,暖暖在我心头。”网友“葫芦是仙瓶子是宝”每天都通过一则短小平淡却又温馨的微情书向女友示爱。

  开始于“童话大王”郑渊洁一篇恶搞微简历的微招聘和微求职,已逐渐成为企业招聘和毕业生求职的一个新渠道,据统计,2011年人力资源10大关键词之一就是微招聘。有位大学生开玩笑地在微简历里说自己“能吃饭、身体棒、力气大”,没想到有一个名叫“王师傅搬家”的微博竟然给他留言,希望他来自己的搬家公司上班。

  在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些以“微”命名的文化不容小觑,140个字所涵盖的不仅是一段短短的文字或画面,而是最原汁原味的生活灵感。网络是个放大镜,通过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行为,将碎片化的信息和力量积聚起来,网络个体虽然力量微小,却数量惊人。

  浙江文学院院长盛子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网络时代的快节奏和即时性酝酿了“微文化”的产生,唯有“微”才能填补人们越来越多的“碎片时间”,“微文化”因此而成潮流,日渐渗透并在不经意间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一个人等公交、坐地铁,或是在食堂吃饭时会很无聊,用手机上网看看微小说、微视频,会让人心情变好。”大四学生李越不觉得自己是“微博控”,可是她觉得与发呆相比,利用这些时间浏览、获取一些信息无疑更有意思,也更有意义。

  此外,参与、倾诉、互动也是“微文化”大热的原因。以“微”字开头的种种活动,表达难度小、进入门槛低,吐槽、炫耀、秀幸福、求安慰,在抒发感情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共鸣。

  然而,对“微文化”的一些担忧也在悄悄蔓延。

  比如,有人认为如今的微文学会反过来影响甚至颠覆传统文学,使之被矮化,成为只言片语的零碎片段,再也无法形成逻辑完整、结构宏大的叙事。有人甚至因此预言,微文学正在成为一种全民文学样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