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渔民为何总越境抢鱼?

http://www.CRNTT.com   2011-12-21 10:47:18  


  中评社北京12月21日讯/12月12日一名韩国海洋警察在黄海扣押中国渔船时被中国船员刺死。在中国渔民和韩国海警间的不断发生的“捕鱼战争”,将中国近海无鱼可捕的困境持续投放到公众视线中。中国渔民为何总会越境捕鱼?中国近海的鱼都哪儿去了?

  ■ 中国渔业本就不如日韩海域丰富  

  ——日韩所环绕的日本海,一直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并且渔业结构优异,拥有大量商业价值较高的鱼种。所以,面对利润的诱惑,中国渔民常常铤而走险,跑去日韩海域投机。

  中国人均渔业资源不到世界水平的30%

  中国人均海洋国土面积排在世界海洋国家中列第122位,人均海洋渔业资源量不到全球水平的30%,所以,中国的海洋资源并不能称作丰富。而且,看似广阔的大海中,其实拥有鱼可捕的地区并不多:因为深海养料较少,阳光难以穿透,所以多数鱼群都聚集在大陆架附近,目前全球渔获量的80%以上都来自水深不到180米的大陆架海区。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后,各沿海国相继将本国领海宽度基线向外延伸200海里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后,占世界海洋捕鱼量的94%的产渔区都被划到了各国的专属经济区内,所以公海并没有多少鱼可捕。

  洋流水障又将价值更高的鱼自然隔离在日韩域内

  日韩环绕日本海,那里洋流汇集养料丰富,并坐拥世界第一大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在该海域内:由于海水密度的差异,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发生垂直搅动,把海底沉积的有机质带到海面,为鱼类提供在丰富的饵料,从而使这片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另外,此处的寒暖流交汇还产生了天然“水障”,阻止鱼群游出,使得鱼群能够汇聚在北海道附近的海域。

  日本和韩国的渔场主要产鱼类型有:鲑鱼、狭鳕、太平洋鲱鱼、远东拟沙丁鱼、秋刀鱼,这些都是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种。与之形成巨大发差的是,根据《中国海洋资源质量报告》,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近海渔场的底层和近底层传统经济鱼类已经严重衰退和枯竭。目前处于严重衰退状态的鱼类就包括:大黄鱼、小黄鱼、带鱼、红娘鱼、黄姑鱼、鳕鱼、鳐类等,只有经济价值很低的中小型的中上层鱼类和头足类尚可捕捞。

  日韩法律严格保渔,也刺激中国渔民偷渔

  日韩都有严格的水产资源管理法:日本早在1901年就制定了《渔业法》,之后还分别制定了《水产资源保护法》、《资源管理法》,引入了捕捞可能量和捕捞努力可能量两个概念,将捕捞量控制在鱼类资源可再生的范围内。这些法律法规在设定渔获努力量的鱼类种类和作业海域,对渔船作业天数、生产量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农业部门,还会至少每年进行一回审议资源管理基本规划,确保渔业资源得到保护,连每年生产渔船的数量都是要经有效评估的后才能通过批准。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近年来日本渔业捕捞量一直维持在600万吨左右,只有其最高产量年份的45.8%,捕捞量比最高年份下降了超过500万吨。节省下的捕鱼量成为了鱼类种群自我修复,能够长期持续的稳定在可观数量的基础,但这些"资源"却都成了中国渔民眼中的宝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