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普京归位”能否为中俄关系带来12年稳定期 | |
http://www.CRNTT.com 2011-11-15 09:32:18 |
普京当政 10年已经为中俄关系铺垫了基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始于叶利钦时代,真正得到落实的还是在普京时代。10年以来,中俄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管理中俄关系的决策机制,从最高层到部委级甚至在地方都有定期的双边会晤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双方评估现状,协调关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国际事务,中俄不谋求霸权,但也反对其他大国奉行强权政治,为此中俄形成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简言之,普京当政,中国人比较放心。这也是中国学界对于“普京归位”的直接反映。 但笔者同时也认为,今后12年内外环境都会发生变化,影响中俄关系发展的变数很多,有些变数普京也不一定能够控制。所以,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 在这些变数中,最为明显的是中俄经贸关系的低水平徘徊与两国经济关系的制度性障碍,它们将会损害双方的战略互信和相互交往,导致两国关系战略框架的松动。环视周遭,在所有大国关系中,中俄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是非常不对称的。看看其他大国关系,如美国与欧盟和日本都保持着战略同盟关系,处在同一个战略构架之下。政治上如此,经济上它们也维持着很高的贸易水平。2009年,美欧贸易总额达到9750亿美元,美日贸易总额为1536亿美元,欧日贸易总额为 1498亿美元。中国与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政治关系水平照例低于中俄关系,但中国与它们的贸易水平也足以与这些盟国之间的贸易水平相匹敌。2010年,中欧贸易总额为 4797亿美元,中美贸易总额为 3853亿美元,中日贸易总额为2978亿美元。相比之下,中俄经贸水平逊色得多,尽管它们在政治上形成了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战略伙伴关系之一。2010年,中俄贸易总额只有554亿美元,比中韩2000亿美元的贸易总额也低了许多。 普京在最近访华期间提出,希望中俄贸易总额今年能超过700亿美元,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这也可以理解为外交辞令。人们会发现,尽管中俄两国最高层存在这些良好愿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双边贸易存在着结构性问题和制度性障碍。根据王俪久研究员的观察,中俄贸易远不如中韩的原因在于中俄贸易结构难以衔接,影响了双边贸易的迅速扩大。难以衔接的原因又在于俄罗斯的心态问题。俄罗斯看到以前落后的“小兄弟”如今可以生产出大批价廉物美的工业产品,特别是竞争力极强的家电等电子产品时,心里不平衡,因此“俄政府对中国商品的限制越来越多,以防中国同类产品对俄形成直接竞争,从而影响到两国贸易总额的迅速增长”。另一个原因是,俄罗斯感到在对华贸易中吃了亏,因为俄罗斯向中国出售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产品,这让俄在精神上伤“自尊”,又在物质上“吃亏”,这也限制了中俄贸易额的增长。王俪久研究员的这个说法在笔者与戈尔巴乔夫的经济顾问阿甘别吉扬院士的谈话中获得了印证。 军工领域本来是一个双赢的领域。中国面临着美欧对武器技术转让的禁止,自己在武器技术特别是尖端技术方面的研制能力较弱,而俄罗斯是理想的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也愿意向中国出口成套武器装备,如战机、运输机和军舰等。这类产品成交额大,附加值高,俄罗斯可以赚取丰厚的利润。可惜好景不长。一个原因是中俄战略互信不够,俄罗斯总是心存防范中国的念想,不愿意出口顶尖技术,给予中国的武器装备水平落后于印度,由此导致中国把重点放在自主研制上。中国不再向俄罗斯大量采购成品武器,主要是采购零部件,如大量采购AL-31战斗机引擎。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最新报告,最近几年,中俄之间的武器贸易额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国不断在寻求高端技术来发展自己的军火产业,因此对俄罗斯制造军火的需求量就相应降低了”。此外,“俄罗斯对自己的实力以及是否愿意去满足中国(对武器)的需求持有疑问。俄罗斯虽然是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国,但是有时候中国需要的高尖端武器是俄罗斯没有能力生产的”。由于武器贸易一直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石之一,如果未来12年失去这个基石的话,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所以,这次普京访华其办公厅副主任乌沙科夫提出,要与中国方面讨论有关保护军事技术合作领域知识产权的问题。这反映出俄方的担心。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