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拒绝平庸”:一场周期性全民语文抒情

http://www.CRNTT.com   2011-06-09 09:43:23  


 
  尽管就价值引领层面说,“拒绝平庸”是一种激越向上的姿态。但很多时候,平庸与否,不是哪个人想拒绝就拒绝的了的——在“萝卜招聘”、“高校替身”等诸多公共事件中,不管你后赋努力如何极致,仍无法拒绝平庸,因为平庸不在于平庸者的选择,而在于体制有没有为不甘平庸者营造公平博弈的氛围。更多时候,心高气傲的年轻人不是要声嘶力竭地“拒绝平庸”,而应该学会惯于平凡、懂得享受庸碌人生之美。毕竟,不平庸是概率事件,而平庸是大多数的人生常态。平和、中庸,或未必是需要批评的意识。

  昨天,媒体业已开始评选“2011最坑爹的高考作文题”、“2011最浮云的高考作文题”等,尽管各有各的声音,但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失望之情依然写在脸上。一向谨慎的全国卷试题依然小心翼翼,契合“缺什么、考什么”的潜规则,从个体层面“期待长大”,从社会层面吁求“诚信”,四平八稳之外,看不出意思创新的意思;而地方作文题基本很抒情,四川的“总有一种期待”、重庆的“情有独钟”、广东的“回到原点”、安徽的“时间在流逝”、上海的“一切都会过去”,看似意味深远,但对于“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古训而言,显得多少有些不谙世事的味道。

  当然,解构远比建构容易。对高考作文题的吹毛求疵,某种意义上寄寓着民众对凡俗日子之上诗意栖居的梦想。认可不认可诗歌、满分是怎样的奇文、对网络语言秉持怎样的姿态……其实跟柴米油盐并无多大的直接关联,但我们对作文题的关切远甚于任何一道其他高考题,甚至演绎成一场举国关注的公共事件——只是因为高考作文本身就创设了一种可辨性很强的公共话语平台,任我们藉此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从这个意义上说,与现实的稍事脱钩,必将成为高考作文的历史性诟病。尽管2011的高考作文中出现了世乒赛、尽管辽宁卷误传出“高晓松酒驾入考卷”,但对当下世界的回避,基本成为各地高考作文题的共性。在高考作文题里,你永远看不到现实的不堪,它就像一场语文的“春晚”,“拒绝平庸”的同时,只能在主题先行的模式下依然平庸。好在这并不妨碍民众的语文抒情:青春的酸涩、成长的懵懂、生活的无谓、时代的图景……统统投射在公众对高考作文题的咂摸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