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龙象之争:超级城市时代怎样生活

http://www.CRNTT.com   2011-05-02 08:25:11  


 
  广佛同城“试管”

  2009年上半年,研究区域经济的学者们曾惊呼:“一个人口超过3000万、地区生产总值近2.5万亿元的超级城市体正在珠三角诞生。”经过多年高速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珠三角经济地理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穗佛深莞率先出现同城化趋势,珠三角内部城市走向有机融合。

  同年3月,广州与佛山签署《广佛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并建立市长联席会议机制,确定2009年将重点推动52项工作。“广佛同城”由此成为官方推动珠三角一体化试验的一支“试管”。

  同城化的生活,对于广州和佛山的市民来说,其实早已开始。乘坐公交车穿梭于广州和佛山之间,不过20分钟,让人感觉不到是两座城市。

  按照预期,2010年11月3日广佛地铁将正式开通。广州和佛山的间距离将再次缩短。对“广佛同城”以及珠三角一体化规划来说,这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一步。

  2010年国庆前后,冲着地铁将通的利好,广佛同城地带的房价又遭遇一轮暴涨。最近几年,万科、中海等国内一线地产品牌公司大都进驻到这片同城化造就的热土。

  决策者希望在“广佛同城”的“试管”中看到怎样的化学试验?于2009年底出台的“全国首个跨区域综合规划”《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年)》明确地列出了几个目标:在规划、交通和产业方面实现对接,以及联手保护环境,全面推动教育、医疗等城市公共事业领域的合作,力争“到2012年实现广佛基础设施一体化;到2020年实现广佛经济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化”。

  如今出炉的“珠三角五个一体化规划”,恰是以“广佛同城”为蓝本。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珠三角提出一体化规划有着诸多现实的背景。其中之一,剑指久被诟病的“产业同构”现象。

  过去多年,珠三角9座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肇庆、中山、江门、惠州)在产业布局上自然生长、各自为政。体现在招商上,常常是“明争暗斗”。就连今日已同气连根的广州和佛山,在未订立同城化“盟约”之前,也不能幸免。

  一位受访的广东省人士举了一个例子:珠三角地区许多城市都提出发展商贸、会展业,于是就沿着珠江两岸,建了几十个会展中心;东莞市下辖32个镇,“镇镇都有会展经济”,“有的两个会展中心之间相隔不过几里路”。

  目前,广东省知名的会展包括:广交会、深圳高交会、东莞国际电脑信息产品博览会、顺德国际家电博览会和佛山建筑装饰陶瓷国际博览会,等等。在有了“一体化”概念之后,这些会展都会主动把时间错开,且在内容上互相补充,使得招商参展具有了规模效应。

  广州和佛山也不断深化互补发展:广州进行汽车制造整车生产,佛山则抓住机遇,发展下游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一条产业链,成为同城化的纽带。

  “珠三角五个一体化”规划出炉后,又进一步强化了内部9个城市“和而不同”的关系:东岸地区发展金融、物流、会展、信息服务、专业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以及高技术产业,形成服务化、高端化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带;西岸地区发展汽车等优势传统产业,以及外包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形成自主化、集成化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带;珠三角沿海地区发展石油化工等先进制造业,以及商务休闲、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临港产业带,适当布局发展现代农业。

  “输出”型珠三角

  改变中心城市与腹地的关系,是珠三角一体化的另一用力方向。

  规划者的设想是,通过再造一个“扩散和输出”型的珠三角,改变以往中心城市过度“输入、吸引和聚集”腹地发展要素所造成的区域发展失衡状态。

  在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主编的《广东“双转移”战略——广东经济转型之路》一书中,揭示了困扰珠三角竞争力提升的深层次问题:过去,珠三角9市是广东的绝对核心,与外围区域形成了明显的“核心边缘效应”,外围区域长期面临发展要素和发展机遇的流失,造成了珠三角与外围区域的巨大落差。

  一个现象是,过去珠三角有的地方存在发展的惯性和惰性,不善谋划转移和升级;有的地方有积极性,却囿于一城一域,没有腾换和回旋的空间。而珠三角以外的区域,长期处于失血状态,大多有空间,却没有产业。

  因而,广东提出用双转移冲破行政边界,推动区域的联系、对接和一体化,“重构一种中心与腹地的新型关系”,用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方式推动产业扩散和输出,使中心城市真正产生带动力。

  资料显示,伴随珠三角中心城市产业扩散和输出能力的加强,广东各山区市县财政收入增速都超过了全省平均速度,珠三角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差距逐渐缩小。2009年1~5月,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广东全省经济增速明显回落,仅为5.8%;但粤东4市逆势上扬,GDP增速达到9.2%。

  韶关市主要承接东莞和中山等珠三角城市的产业转移。韶关市政府政研室主任谢祥腾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此前由于交通条件限制,韶关招进来的产业不多。但在双转移推动下,交通条件明显改善,进驻的产业不断增多。“这两年韶关一直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如果单靠我们自身,实现不了这样的增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