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胡鞍钢:构建中国国民幸福指数 | |
http://www.CRNTT.com 2011-02-26 08:57:11 |
三、以国民幸福提高看待发展 文章表示,国民幸福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幸福问题的研究中,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研究当属“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迄今为止,该项调查已访问了全球98个国家/地区。利用该数据,国际研究幸福问题的著名学者Inglehart把生存和福祉(survival and well-being)与人均GDP的关系划分为两个阶段:经济收益阶段(Economic Gains)和生活方式多样化阶段(life style)。在前一阶段,福祉提高对经济增长比较敏感,福祉随着经济增长明显提高;而到了生活方式多样化阶段,经济增长对福祉提高的作用并不显着,即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主观幸福”和GDP的增长就不呈现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 根据Inglehart研究结论,5000美元(以1995年美元的购买力作为计量标准)是经济收益阶段和生活多样化阶段的分界点。1995年的美元购买能力相当于2009年7038美元,而中国人均GDP水平在2010年将超过了这个临界点(按照IMF的估计,2009年以PPP计算的中国人均GDP为6567美元)。因此,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当前中国人均GDP水平(按照PPP计算)已经进入Inglehart所定义的第二阶段(即居民的幸福感提升对经济增长不敏感),旨在促进国民幸福的发展政策将不应该单单以GDP增长为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中国逐步进入中等发展阶段,对于国民幸福问题的研究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参考。 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幸福指数体系 文章指出,早在改革开放之处,中国就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政府对中国人民的发展承诺。此外,我们提出构建国民幸福指数,不仅为了更全面地衡量中国小康社会发展,也是提出一种新型的“政绩观”,即“发展旨在提高国民幸福水平”的政绩观。 各级地方政府是促进发展的规划者和实施者,促进辖区范围内居民的幸福水平是各级地方政府的义务。如果“旨在全面提升人民幸福感”的治理模式能够在各级地方政府实施,这将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体现,将极大地提升中国政府执政为民的形象。对于构建中国国民幸福指数,我有以下几个看法: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