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亚运会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大展示

http://www.CRNTT.com   2010-11-12 08:10:35  


  
  其次看金牌:广州亚运的另一个很明显的巨变,就是中国大陆民众不再高度聚焦于“金牌得失”,而是更加关注“享受过程”。曾几何时,夺冠摘金乃是中国大陆民众对中国选手参加国际赛事的最大追求,当今四、五十岁的群体都不会忘记当年为了中国女排三连冠、五连冠所注入的热情乃至疯狂。就当年的北京亚运会而言,凝聚民心、塑造自豪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所以整个举办过程很容易透出一种紧张,无论从市政建设、场馆营造还是金牌争夺,在中国大陆的高度热望之下,具体的承办者、参赛者都有“不容出错”的精神紧张。相对而言,虽然广州亚运会的承办者依旧是力争达到最高标准,除了具体的当事人,即便是广州当地人也不再仅仅把关注的焦点放在金牌可否第一上。从社会氛围可以体会到,单纯的政治因素已经远离金牌,当地的人们更加重视的,是如何更充分地享受规模空前的广州亚运会可以带来的城市变化,更充分地享受金牌产生过程所带来的感官刺激。可能产生的一个直接问题是,观赏性强、紧张刺激的项目票价高涨,而对抗性低、不便观赏的项目则缺少观众。由此也可以折射出,经过改革开放而富裕起来的民众,已经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的简单追求,而是对生活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对中国大陆民众曾经拥有的“金牌狂热”是在追求自尊,现在享受产生金牌的过程则是对自信的一种不经意的挥洒。 

  第三论场馆:广州亚运的第三个很明显的巨变,就是场馆建设更具前瞻性,既展示了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就,也深合建设和谐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既满足了亚运盛会的举办需求,也提升对民众日常生活的人文关怀。北京亚运会时,限于财力、物力和经验的不足,场馆建设在规划和建设上都有一些不足。特别是赛事完结之后,大量的高等级比赛场馆需要精心维修,但是以当时普通民众的收入,还难以“享用”这些高级运动场所,这种“没钱维修”与“无力享用”的矛盾,曾经引发不少批评。应该说,广州亚运在场馆的建设方面,已经充分吸收了国内外举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经验和教训,对广州亚运会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充分考虑了赛后的利用问题。特别是加上现代交通设施的完善,使得使这些设施的布局与广州市的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采取多中心、多功能的优化布局,为更有效地在大赛过后充分获得比赛场馆的“剩余价值”,为盛会过后顺应民众体育热情的高涨而高效地使用亚运场馆,让更多的当地民众享受亚运会带来的便利,打下了良好基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