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 |
“渐冻人”,目睹自己死亡全过程…… | |
http://www.CRNTT.com 2010-10-26 13:26:12 |
境界,让死亡充满韵味;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 ——张红博客签名 谈论生死,会不会残酷又显矫情? 看完张红的故事,或许你会有这样一个假设,倘若自己也不幸成了“渐冻人”,会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余生,迎接最后的暮鼓晨钟? 若嫌司马迁老人家“人固有一死”太老套,那不妨换个时髦的比喻,“人生好比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 该来的,终究会来。 现在的张红就像海滩边的一堆沙粒,每次海浪打来就被带走一点。 就这么意识清晰地看着自己的身体渐渐冰封,先是手脚,再舌头,直至吞咽困难,呼吸衰竭。 有人说,她靠希望而活。但对张红来讲,不治之症带来的是满眼绝望。 医生断言,她活不过三年。 而张红就这么扛过来了,几乎丧失全部行动能力的她,还“笔耕不辍”,每天800字。 最近她张罗着开网店搞募捐,为条件差的ALS患者募集延续生命的呼吸机。 同学开玩笑,怎么比生病前事还多。 是张红天生坚强? 不。 她也有过恐惧,绝望,直到最后的淡然。 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你会为何而生?我问。 为爱。为亲情、友情、爱情,这三个亘古不变的真谛。张红用鼠标艰难地点出这句话。 张红博客里这么写着,躺在沙发上不能动弹的深夜,我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命和80岁高龄的父母紧紧相连。活着,好好地活着,是我的责任。 记得《肖申克的救赎》里Red有句经典台词,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汲汲于生,汲汲于死。 其实,我们总在忙,忙着追逐名利,忙着柴米油盐,忙着飞速奔跑,以至于都没认真想过,到底为何而活,为何出发。 采访结束,临走前一天陪张红的父母去买菜,看见小区门前贴着一张讣告。 张妈妈说,每当小区里有人离去,都会贴出来。说完,老人家神色黯淡了。 回到单位,QQ弹出张红的留言, “我觉得你的比喻很好,当潮汐带走最后一粒沙子时,人们偶尔会想起,这里还有过一堆沙子。” 敬畏生命,珍惜眼前,毕竟这里有我们的曾经。 (特派记者 贾代腾飞摄影报道 来源:2010年10月25日都市快报 原题:我国约20万人患渐冻人症 患者目睹自己死亡全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