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六大争议

http://www.CRNTT.com   2010-10-09 10:30:58  


 
略萨:诺奖从小酒馆起步  

  2010-10-09 北京晚报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1936年生于秘鲁,在玻利维亚长大,现居美国。1963年略萨以自身在秘鲁莱昂西奥·普拉多军校的经历为素材,创作的西班牙文小说《城市与狗》出版,在世界文坛崭露头角;英文译本改名《英雄时代》,1966年出版。不过,这部小说在秘鲁引发争议,遭莱昂西奥·普拉多军校军官公开焚毁。

  巴尔加斯·略萨先后以西班牙城市巴塞罗那和马德里、法国首都巴黎、英国首都伦敦为居住地,1975年当选秘鲁文学院院士,1990年参加秘鲁总统选举,1994年当选西班牙语语言学院协会会员,曾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现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94年略萨曾到中国作了短暂访问。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城市与狗》是略萨的成名作,也是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式小说之一。《城市与狗》是略萨根据自己少年时在军校学习的亲身经历写成。“城市”指秘鲁社会,“狗”指军校学员。作品中用了大量篇幅描写“打架斗殴”、“赌博”、“嫖娼”等丑恶行为,揭示出底层人生存的艰难处境。1958年秋天略萨在马德里梅嫩德斯·佩拉约大街一家名叫小蜗牛的酒馆里开始了《城市与狗》的创作,1961年冬天,小说在巴黎完成。

  略萨与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同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格隆德对他的评价是: “他主导了拉丁美洲文学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兴起。他写作了大量杰出叙事作品,他改进了叙事方法,是异乎寻常的叙事者。他把讲真话、提问题当做作家的责任,因而在作品中描述个体的反抗,同时不避讳个体的失败。他相信,借助小说的力量,可以促使世界改善。”

  与马尔克斯的恩怨

  拉美文学大爆炸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其间一大批相关拉丁美洲作家的作品流行于欧洲幷最终流行于全世界,幷影响了80年代后中国作家的创作。

  这场文学爆炸四位主将有阿根廷的胡利奥·科塔萨尔、墨西哥的卡洛斯·富恩特斯、秘鲁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以及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如今,马尔克斯和略萨先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科塔萨尔已经去世,现只剩下墨西哥作家富恩特斯了。

  古巴社会主义革命与拉美文学大爆炸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整个南美甚至世界的政治和文化生态。南美文学的几位主将有着鲜明的政治主张,也都希望用文学干预政治。这也是他们的作品能有更广阔视野和文化价值的重要原因。就像另外一位南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智利诗人聂鲁达崇拜斯大林一样,马尔克斯和略萨也有各自的政治主张和政治偶像,马尔克斯同情古巴革命,卡斯特罗是他的偶像和挚友,而略萨年轻时候左倾,视切·格瓦拉为偶像,但1980年后他的政治观点突然右转,开始把自由主义和撒切尔夫人为英雄。

  略萨与马尔克斯可以说是一生的朋友和敌人。早年略萨与马尔克斯是亲密无间的好友,持相同的左派政治立场,文学观念也相似,马尔克斯甚至做了略萨儿子的教父,小略萨还取了教父的名字:加布里埃尔。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两人开始决裂,一直到2007年才算是和好。

  两人的决裂原因一直被认为很诡异。1976年马尔克斯到墨西哥参加电影首映时巧遇略萨,马尔克斯上前打招呼,略萨一记老拳将马尔克斯打倒在地。外界传言是因为马尔克斯和略萨妻子过从甚密,马尔克斯甚至可能给略萨戴了绿帽子。2008年出版的《马尔克斯一生》的传记也涉及了两人的决裂,作者杰拉德·马丁相信,马尔克斯对自己的妻子十分忠诚,不会勾搭朋友的妻子。

  2007年,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终于不计前嫌和好了,略萨同意为纪念版的《百年孤独》写序,两人一笑泯恩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