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中国经济改革不进则退

http://www.CRNTT.com   2010-09-28 10:13:10  


 
回归计划经济的话语开始出现

  倒退首先表现在改革的话语上。中共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党章,之后又写入宪法,市场经济的合法性问题早已经解决。但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纷纷出现市场经济怀疑潮。一些人,尤其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继续怀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并存,很多人把中国目前出现的种种问题归诸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解体了传统社会秩序,但没有能够产生新的社会秩序。收入分配差异越来越大,社会越来越分化,社会道德严重衰落。这些都是改革前毛泽东一代领导人要解决的问题,并且也的确被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国社会出现很多很大的声音,否定邓小平路线,呼吁回到毛泽东。各种变相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话语,又出现在经济社会改革的话语中。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从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看,这并不难理解。在经济改革成为主体改革的年代,主导改革的都是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政治人物和经济学家。他们在推动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分野问题,或者说他们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政策上,没有能够把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区分开来。结果,在很多方面造成了社会政策的经济政策化;就是说,在一些本应当属于社会政策的领域,经济政策畅通无阻,甚至推至极端。在西方,新自由主义发生在经济领域,而社会领域是受国家保护的。但在中国则相反。在经济领域,主要是国有部门,因为有国家力量的抵制,新自由主义很难发生作用;但在社会领域例如医疗、社会保障、教育和房地产等方面,新自由主义则大行其道,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现在当社会政策成为主体性改革的时候,人们不仅忽然发现,社会领域已经被市场破坏得体无完肤了,更重要的是,进入社会领域,尤其是医疗、教育和房地产的既得利益已经变得无比强大,能够有效抵制政府的任何改革了。于是乎,人们开始怀疑市场经济。再者,社会政策改革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实现基本社会公平和正义,国家和政府的作用因此凸现出来。很多人开始用社会政策的思维套用到经济政策上,怀疑经济领域的市场作用。这里就出现了一个认知误区,那就是,社会改革者和经济改革者一样,没有能够区分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正如社会政策不能经济政策化,经济政策也不能社会政策化。在经济政策领域,不能无限夸大国家和政府的作用,正如在社会政策领域不能过分夸大经济政策的作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