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四大名著为何集体“触电”?

http://www.CRNTT.com   2010-09-22 10:46:29  


 
  名著改编电视剧,除了在政治正确上有一定保障,还有一个先天优势,即经济保险。名著的“无形资产”使得媒体会主动介入宣传,电视台争相播出,有效的传播使得电视剧在经济回报上有保证。《三国》拍摄时,曾经欠债上千万,购买盒饭都需要赊欠,导演一度动用了私人存款。如果他拍摄的不是《三国》,不知是否还有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电视剧,很难在主流电视台或者黄金时间段播出。即使播出,往往需要出位的宣传、高额的经费才能获得关注,但是出位的宣传可能又会被文化管理部门视为低俗,高额的经费投入有可能是石沉大海。名著改编的电视剧,面对这些问题会轻松许多。安徽卫视首播新版《三国》,专门设计了具有三国元素的台标,为了让观众在第一时间里看到,放弃了《新闻联播》之后5分钟黄金时间的广告。新版《红楼梦》被各家电视台赛跑式地播出,一天3集联播甚至更多。电视剧热播,剧组却相当低调,导演李少红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偶尔接受采访也是以笔谈的方式,用电子邮件方式回复。

  搞笑语录和穿帮镜头

  翻拍名著,每次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是否忠实原着。导演们面临双重压力,对他们而言,原着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小说原着,一个是旧版电视剧。《水浒》和《红楼梦》的小说版本,至今存在很多争议。《水浒》有70回、100回、120回之分,《红楼梦》的版本问题更是红学中最具争议的一个领域,导演忠实于哪个版本的原着才叫“忠实原着”?更多观众把兴趣用在新旧电视剧的考证对比上,尤其《红楼梦》和《西游记》的旧版电视剧给后来者带来巨大压力。

  事实上,一部电视剧的价值取决于它自身的品质,不在于是否忠实原着。迄今为止,“大话”在主流叙事里依然被视为一种负面文化,“大话经典”未必都有价值,但是如果排斥一切“大话”,文化将无法继续。《三国演义》又何尝不是对《三国志》的“大话”?演义,正是“大话”的前身。

  不管导演是否有意于忠实原着,电视剧都会以另外一种方式被“大话”。搞笑语录和穿帮镜头,成为热播电视剧必然的后续反应。

  《三国》播出之后,线上立即整理出语录。美人计即将实施,王允为貂蝉做战前动员,声称“若除禽兽必先献身于禽兽”。电视剧中还出现了“终生性福”的说法。公孙瓒对曹操说话引用了500多年后唐朝诗人高适的“天下何人不识君”,吕布引用了800多年后宋朝诗人欧阳修的“酒逢知己千杯少”,刘备则引用了1400多年后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仿佛在比赛谁更具有穿越时空的能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