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阅读鲁迅的时代已经过去

http://www.CRNTT.com   2010-09-17 08:53:16  


 
  平心而论,新文化运动中很多批判观点是过激的,什么废除汉字,两千年封建都是吃人的文化等,基本上是否定中国之前的一切,似乎,中国这两千年是活地狱。鲁迅的批评对象,是中国人人性中的愚昧、冷漠(《药》,吃人的礼教(《狂人日记》),奴性(《阿Q正传》),一系列杂文,笔锋所向,无一不是旧文化下的阴暗面。贫贱夫妻百事哀,一个国家穷且弱之下,病急乱投医,似乎中国人本身是最大的病因,鲁迅弃医从文,看的主要是这一“精神病”。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鲁迅太冷了。他笔下的人物几乎没有阳光。看多了鲁迅,似乎中国人没了希望!

  90年过去,时势异矣!当下的中国,已经是《中国可以说不》流行的年代。按照国民生产总值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国民似乎已经超乎寻常的自信,除了时评家在杞人忧天,中国模式、北京共识似乎已经为某些国家所接受。至于文化,随着一些人的荷包扑满,并见识了西方的危机后,文化居然也徒然奋起了。反思鲁迅,反思新文化运动,其实也早就在民间默默进行。

  鲁迅批判的人性,其实是不是中国人的人性,全世界的人性都是一样,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西方人也是人,有人性的贪婪、冷漠,君不见,金融危机的引发就离不开那帮华尔街精英的贪婪。只不过,西方慢慢发明了一种自由、法治的制度。从英国的传统中,民众多争取了些自由,光荣革命后,慢慢地发展出限制君主专制的制度,有了这一模式的创新,君主立宪模式和法国大一统模式等进行“市场竞争”,慢慢地,西方民众有了选择,加上政教分离等,社会似乎也慢慢文明起来。

  要知道,西方文化在野蛮的时候,可并不比中国文明。社会学家伊利亚斯的巨著《文明的进程》描述,西方从野蛮的社会习俗到后来的文明,其实是一个社会不断分工,把人链接起来,处于互相依存的网络,这网络要求人在采取行动前瞻前顾后,自我调节,自我制约,这样的过程离不开国家、社会、民众的互动。假如说,没有国家的民主化,法治化,西方的文化能否达到现在的文明水平,结论是不可能。

  鲁迅阅读退潮,一方面是因为鲁迅文章本身的缺陷。另一方面,可能是中国人由于物质上的自信延伸到文化上的自信,也可能因为看到西方这种浮士德精神(严复归纳)的缺陷,如环保危机,全球变暖,无不是这种所谓工业文明的副作用。

  阅读鲁迅的退潮,恐怕也是认识到中国人并非一无是处,全盘西方的破产,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和不同,从国学的复兴,到中秋节等的回归,无不是觉得文化的有些部分总是有差异,文明的多样性是常态,文明单一化才是灾难。但中国传统文化部分也是中国近现代落后挨打的替罪羊,专制及其造就的专制文化部分,跟随专制制度一起,才是应该反思的东西。而一些普世价值,确实人类文明所共享的,如民主、自由、法治、人权。而鲁迅笔下的所谓中国人的民族性,有时倒过来,成为有人认为中国人不适合民主、法治的借口。因此,或许有人爱读,有人不爱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