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还原历史:常书鸿的胆识与徐迟的谀辞

http://www.CRNTT.com   2010-07-16 12:36:55  


    
  四 
  火车仍在乌鞘岭群山中攒行。出了山,已经爬上另一个海拔,就到了武威,驶入河西走廊的康庄大道。 

  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到西安出差,饭馆里一位中年人愁容满面地正在吃饭,我与他同桌,冒昧问了一句,可有什么心事?我这个人好聊天。
 
  “想家啊!”他长吁短叹起来:“这个大西北,住了一年还是不惯,尽是羊肉泡馍,哪有我们那里茶淘饭就豆腐乳好吃!” 一听就是四川人。 

  以后很久,中国美学学会会长王朝闻老人告诉过我他们家乡四川的两句土话:“好吃莫过茶淘饭,好看莫如素打扮。”王老说,别小看这两句话,什么是“美学”,这就是美学! 
 
  我对这位同桌说:“这就是你的不是了,四川不就在隔壁吗!再说,西安怎么能算得上‘大西北’呢!你最西到过哪里?” 

  “宝鸡,路过。” 

  “你连兰州都没有去过,怎么就说‘大西北’住不惯。说实话,就算到了兰州,也不能说就到了‘大西北’,要过了乌鞘岭,过了武威,只有到了河西走廊,才有资格叫‘大西北’。” 

  “听说兰州小孩骑着骆驼上学?”
 
  “这你又错了,兰州跟西安差不多,你在西安大街上可见到过骆驼?”我继续说:“到了河西,那才叫好!火车开出两个小时都见不到一个人影,没有几棵树,全是大戈壁。其实新疆人连河西都不认为是‘大西北’,他们把凡是嘉峪关以东的地方通通叫做‘口里’,都算内地,只有新疆才是‘大西北’。” 

  话匣子打开,我又说:“这个说法汉代就已经有了。班超经营西域三十一年,七十一岁了想回内地,给汉武帝写了一个奏折,也只是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是把敦煌玉门关当作内地与‘大西北’的界线的。” 

  意识流又转回到常老,想起当年他义无反顾从四川来到敦煌的情景。
 
  1942年就筹备去敦煌了,走以前,政府也给了一点开办费,但少得可怜,常老就办画展,卖了40多幅自己的画,又卖家具,当衣物,就用这个钱出发了。离开四川时是三个人,其中两个就是骗子,只是借此到敦煌淘取资料,等到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便席卷而去,给研究所什么也没有留下。先生到了兰州以后又补充了三个人,最后连他一起包括会计、总务、总共6个人,在43年2月从兰州出发奔赴敦煌。 

  要知道,2月是甘肃最冷的月份,他们真的像中世纪的苦行僧一样,穿着老羊皮袄,头戴老农的遮耳毡帽,搭乘一辆破旧的敞蓬卡车,开始了敦煌之旅。路上颠簸了一个多月,翻越了乌鞘岭,穿过河西,到了安西县,连公路都没有了,只得改骑骆驼,又走了一百多公里,才来到三危山下。从安西到敦煌,途中有一个地方叫甜水井,因为一路都喝苦水,以为甜水井的水肯定好喝,没想到这里的水更苦,含有过量的西医称做“泻药”的硫酸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