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区划调整 北京四九城的最后一声叹息

http://www.CRNTT.com   2010-07-06 12:36:40  


 
  从明嘉靖年间朝廷给南城百姓建围墙开始,“北官南民”奠定了南城依附北城的格局。满清入关以后,为了便利统治,把原来东西城的汉族百姓都迁到了曾经的崇文和宣武,于是有了最早的南城文化、前门商业街。但“北旗南汉”更加剧了北京南北差异。可见,区域发展不均衡,是北京历史形成的遗留问题。

  但应该看到正因为南北的差异,也形成了南北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文化重心不一样。文化古都是北京的脸。随着历史沧桑变迁,老北京文化的根已经很难留住,此次调整提出的便于保留文化如果仅仅是去同质化,一番天翻地覆的“资源共享”后,不能挖出地域文化的特色,对文化的伤害将远超过其自生自灭。按照调整提出的理由,最理想状态是四区合并,这要首先考虑行政承受能力问题,方案的妥协性很显然。

  宣武、崇文不只是一个名字,是许多感情和历史的积累。没有了这两个名字,北京的许多历史将要重写。要保护文化,先把文化的大门换了,这是一个悖论。今年上海有世博会,抢足了风头;北京市开完奥运会后处于悬空状态,于是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目标。发展的压力和发展的冲动是中国上下的普遍状态。拿历史和文化开刀是当下最见效的发展模式。在此不举例了。为尽力避免由此带来的震动,北京市强调四城区调整遵循“调整区级,街道不动”的原则,即此轮调整只涉及相应区级机构的整合。但实际上社会成本仍是巨大,比如宣武区第一中学怎么改名?不改又不伦不类,类似的去名更名将层出不穷。文化和心理成本更大,大众的认同和抗拒心理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磨合。

  政府一句话的事情可能老百姓是一辈子的事情。改了一次行政区划至少就相当于搬了一次家。就像当年没有谁对拆北京的城墙说不一样,今天肯定没有人有勇气对于文化GDP主义说不。北京“被发展”一下也没关系。只是希望政府在决策前,至少应该给大家留下心理预热的时间和空间吧。

  支持归支持,在这里向最后的四九城说一声迟到的再见,虽然眼里并没有眼泪!(来源:凤凰网)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