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扭转铁矿石困局应有长短期两步战略

http://www.CRNTT.com   2010-05-07 08:54:57  


铁矿石谈判仍在继续。
  中评社北京5月7日讯/为了扭转铁矿石进口谈判的被动局面,必须整顿现有的混乱秩序,可以考虑将进口铁矿石的权力集中于一个行使政府职能的专门部门,这就可以对外发出一致的声音。在短期,必要情况下,可减少进口数量,甚至在某个时间内完全停止进口;在长期,钢铁业得降低产量,提高质量,将大部分产能转移出去,这应是钢铁业可持续发展的正途。

  中钢协负责人4月28日表示,国内钢铁厂可自主与三大矿山巨头谈判铁矿石采购事宜。这意味着,2010年中国铁矿石谈判结束,中钢协的统一行动再次宣告失败,中国钢铁行业被迫接受日本钢铁公司此前与铁矿石巨头谈得的价格。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占全球需求的40%以上,与第二名相比,产量和需求量都要大得多。本来,是有一些谈判优势和筹码的,所以,国人有理由指陈包括中钢协在内的失误。

  中国与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铁矿石巨头的博弈,属于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从历次谈判失败的结果可知,中国至今尚未认真研究过三巨头的战略,因此,每年三大巨头开出的价格,都令国内企业哗然;但三巨头对中国国内的信息却了如指掌。比如胡士泰们,就掌握了国内的谈判底线。

  三大巨头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因为他们看准了国内进口决策机制的混乱,以及有关各方的各自为政。中钢协表面上有号召力,经常对铁矿石谈判做出种种规定,但中钢协不过是个行业协会,政府实际上并未授权其代表国内钢企进行铁矿石的谈判权力,而仅仅是“协调企业进口铁矿石工作”。最大的几家钢铁公司,就具有独立与三巨头谈判的资格,比如2005年,就是宝钢先与淡水河谷达成价格协议,全球其他钢铁厂随即接受了协议价格的。

  除了钢企,能进口铁矿石的,还有专门的铁矿石贸易商,以及代理商,它们都可以影响国内的铁矿石实际价格。

  中国钢铁行业,在进口铁矿石上,是典型的战国时代。向外界传递的是混乱的信号:中钢协说了不算,钢企说了也不算,进口商和代理商,更不算。混乱背后,是各为其主,各谋其利。大型钢铁厂,技术相对先进,又可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在国内还有矿山资源,所以,对铁矿石价格并不十分在意,更可以把进口铁矿石转卖给中小钢厂赚钱。贸易商,是另一股势力,中钢协时常“指导”钢铁厂,那是因为中钢协是原来钢铁行政部门的某种延续,双方有种默契,而贸易商则是外经贸部门的分支,比如五矿公司,中钢协只能与之合作,或者井水不犯河水,贸易商同样可以赚取铁矿石的价差。代理商是中介机构,赚的是中小民营钢铁厂的钱。后者既没有大钢厂的谈判资格,也没有贸易商的进口资格,而代理商却可以帮助他们与三大巨头斡旋,为之获得“长协价”,按规定可以收取合同额的3%至5%的中介费。所以,具有进口资质的单位,无论是钢企、贸易商还是代理商,在铁矿石进口上,都有各自的利益。只求可赚钱,并不真心关心铁矿石价格高企,给整个行业带来的成本上升,以及行业竞争力的下降。

  中钢协、大型钢厂以及贸易商、代理商之间,又是互相牵制的。大型钢厂虽然有谈判的资格,但并无完全的权力,中钢协可以幕后指导,而贸易商和代理商的进口资质,又是申请才得来的,也离不开官商一体的中钢协。中钢协的目标似乎只有一个:限制国内钢铁厂私自进口铁矿石,而并不真正在乎价格。比如,国内钢铁企业可自主与三大矿山公司谈判铁矿石采购事宜,但前提是,遵守行业自律三原则:《2010年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标准及申报程序》、《关于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实施细则》和《进口铁矿石合同定期上报登记及其流向登记备案规定》。如此多的累赘,谁能担当得起谈判大任?所以,国内并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铁矿石谈判代表,没有形成利益一致的共同体,这个漏洞,恰恰被三大巨头充分利用了。

  为了扭转铁矿石进口谈判的被动局面,必须整顿现有的混乱秩序,可以考虑将进口铁矿石的权力集中于一个专门的部门,这个部门行使政府的职能,这就可以对外发出一致的声音,用博弈论的术语,就是发出可信的威胁。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进口数量,甚至在某个时间内完全停止进口。没有破釜沉舟的态度,就将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是在短期,也就是继续做钢铁大国的情况下的策略选择。

  在长期,必须彻底摆脱铁矿石的威胁。中国做钢铁第一大国,已十多年了,这也是我们曾经的梦想,但如今这个名分已无多少荣光感。因为优质的钢我们仍需进口,在钢铁的技术进步,包括如何利用铁矿山贫矿资源利用的技术方面,几无任何进步,而钢铁业已无任何技术秘密可言,附加值低,中国钢铁行业的利润仅有2%左右,又浪费水资源、土地资源,还伴随高能耗。钢铁业产能过剩,已是常态。钢铁业的结构性调整,降低产量,将大部分产能转移出去,应是钢铁业可持续发展的正途。只要建立适当的钢铁储备机制,不必追求产量最大,就可保证国内对钢铁的需求。产量下降了,依靠国内的铁矿山即可满足生产之需。

  中国是世界第五大铁矿石资源国,但90%以上的矿是贫矿,没有相应的技术,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只有浪费的份儿。美国的铁矿也多是贫矿,可是美国利用贫矿的技术进步,打破了贫矿的约束,这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在短期,对外发出一致的声音;在长期,大力压缩产量、提高质量,这应该成为中国在铁矿石难题上的战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福重(中央财经大学政府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