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新一轮外资并购要防地方卖企冲动

http://www.CRNTT.com   2010-01-08 08:45:01  


凯雷集团幷购徐工集团曾引发轩然大波。
  中评社北京1月8日电/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决定扩大开放领域,鼓励外资以并购方式参与内地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并将扩宽外资境内融资渠道。在金融危机还未消散的背景下,如何来看待这一引资新政策呢?

  每日经济新闻刊登时评人邓聿文文章分析,从银行的储蓄看,中国目前总体上处于资金过剩,所以,此番鼓励外资并购,肯定不是冲着资金而去。目的可能有两个:一是借此向外界清晰地传达中国政府奉行开放政策不会因危机而改变,以此和那些借危机搞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相区隔;二是借并购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近年来,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有实力的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去到海外收购,但由于缺乏经验,包括对国际市场的并购规则不熟悉,交了不少学费;另外,虽然“中国制造”为世界消费者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消费品,但毕竟我们在国际市场能够叫得响的品牌数量有限,大量的产品不过是来料加工或者贴牌生产,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而跨国公司尽管在危机中受了伤,但毕竟有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如果它们还有能力进行对华投资,那么,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内地企业提高技术和研发能力,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都是有帮助的。此外,虽然中国总体上处于资金过剩状态,但在局部地区和行业,也呈现出结构性资金短缺,像中国政府意图引导外资重点投向的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以及中国西部地区,这些产业不仅需要技术先进,而且其资金需求量也比较。

  从并购方式本身来看,相对于过去大量采用绿地投资方式需要大量土地建厂房,并购重组的特点是很少需要扩大土地,只要对现有厂房进行改造,进行管理的提升,产品的变化升级,就可达到投资的目的。因此,在目前土地紧张的情况下,外资投资方式的改变也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并购重组在中国还有很大的潜力。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7年全球跨国并购达到了16370亿美元,跨国并购数量与跨国投资数量比达到了90%。与之对比,2004年至2008年的5年间,中国外资并购境内企业金额还不到70亿美元。这表明,中国外资并购的发展还相对滞后。

  文章表示,在看到外资改造中国企业尤其是国企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所带来的风险和负面效果。毕竟外资是为利而来,因此,只要有可能,外资在实行并购时一般会对行业龙头企业采取所谓的“斩首”策略,这有近年来的一些教训为例。在这方面,经过舆论的呼吁,现在人们比较注意。当前要防止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为了追求政绩,追求利用外资数量上的突破,争相扩大优惠政策的事情出现。在新一轮外资并购中,由于央企的实力相对较强,外资参与并购一般也难以得到控股权,所以,它们很可能把重点转向地方国企。在政府还握有相当的资源配置权力的前提下,一些地方特别是财力相对不足的地方政府和部门,会为了吸引外资,而变相出台优惠政策,放弃严格审核,外资也会在谈判和博弈的过程中,谋求地方政府的特殊关照,甚至不排除出现“并购腐败”的情况。

  因此,为使外资并购的负面效应降到最小,特别是遏制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和财政收入需要而萌生的卖企冲动,必须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其次,在产业层次上,明确外资并购的范围和重点,对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行业或企业,原则上不允许外资进入,最近内地食用油、部分城市自来水涨价,就与相关企业被外资掌控有关;而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则放开管制,鼓励外资参与企业改组、改制。第三,从企业层面讲,企业尤其是国企在参加外资并购时必须确定并购目标和策略。此外,国家还应加快国企产权制度改革,解决产权缺位问题。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将加深。在这一过程中,不要怕外资的并购重组,但为了实现并购双赢,有必要对外资并购进行有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