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珠三角轨道交通 香港必须融入

http://www.CRNTT.com   2009-07-10 00:35:49  


珠三角十一个城市将形成一体化的都市圈
 
    香港的角色地位

  由此引伸,澳门开赌成功,香港绝不可能再想在大屿山搞赌场;人家搞渔民码头,香港仔效弃这概念是合理的。再进一步看,整个大珠三角的货柜码头已经建设过剩,香港应该正式放弃修建十号码头,不但如此,我们还应该做好预案,逐步收缩葵涌货柜码头,腾出市区内宝贵的土地资源,发展其他经济活动。

  但是另一方面,会展业务香港还是要争,但要与澳门和广州有区隔分工,而深圳则适宜放弃独立发展,谋取与香港合作。而且从“上下游错位发展”的思路出发,香港以其国际关系、组织和管理能力等,可大力发展组织会展的公司,利用穗、港、澳不同的优势,布置其不同的会展活动;区域内其他同类的企业和人才,适宜来香港发展,享受群集效应优势,而不可能再搞几个中心,做山寨王。另一方面,因为区内还没有类似的建设,西九龙如能规划得宜,大可争取成为大珠三角的文化艺术枢纽地位,但是它的视野一定要立足香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而绝对不能脱离中国的文化内涵和市场口味,搞不知所谓的什么“21世纪视觉艺术”。

  另一个引伸是,在区域分工当中,先行者占了竞争优势,其他城市后发将难以仿效。香港政府最近提出要发展检测和认证、医疗服务、创新科技、文化及创意产业、环保产业、教育服务等“六大产业”。与之配合,深圳也获得国务院批示通过了《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推动形成全球性的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第“四个中心”。

  其实搞什么都好,温家宝总理指出,“关键是人才”。整个珠三角就是缺人才,区内大学也不多,好的集中在香港。应该从区域经济着眼,大力培育人才。所以香港的“六大产业”,应以教育服务为首要;重点还不是时下一般的思路,让所有人都来香港学习,而是把大学教育服务扩散到整个大珠三角各城市。如此类推,其他产业也应如是,关键词是“区域化”。尤其是新产业,不要拘泥于要在香港直接创造多少就业、多少GDP、多少税收。要知道,创造一个高增值的就业,就能于本港和本区域带来可观就业、GDP和利税,账应该是这样计算,而且只有这样算,才能符合《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中突出“上下游错位发展”的要求。不是香港发展了高等教育,其他都不要搞,而是大家都一起搞,香港和其他城市各根据本身的优势来合作发展。不单香港要这样看,其他10个城市,包括广州,更要这样看。再恶性竞争,不但无谓,而且注定失败。
 
  再者,在轨道网络发展过程中,随着人流、物流、讯息流顺畅流动,一些城市功能会被强化,另外一些城市会出现人才、和资金大量流出的“虹吸”现象。强弱悬殊,优胜劣败的状态会加速。说到底,网络化是为强者服务的。这对于一向崇尚“小政府,大市场”而习惯无所作为的香港,会造成极大的压力。与广州相比,香港已经处于轨道网络的边缘,弄得不好,便会沦于像盲肠的死角困局。事实上,改革开放的30年,就是因为产业、人才、资金的大量流出,造成从产业空洞化,恶化为经济空洞化,最后连剩下来的“四大支柱”产业也岌岌可危。不出5年,当轨道网络逐步完成,甚至可能会有更多香港市民不再居住于生活昂贵的香港;人口收缩的趋势明显,税收下降,但在有事时便回港享受主要是医疗和综援等福利。这类似在80年代于美国城市普遍出现的市中心破败(inner city decay)情况,痛苦可能比通缩尤甚。香港如继续高成本、低增长、少机会,这恶果必然出现。温家宝“不进则退”的劝勉,是话出有因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