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当前已形成通胀预期了吗?

http://www.CRNTT.com   2009-05-08 09:30:24  


五一节大陆消费市场红红火火
  中评社北京5月8日讯/《上海证券报》今天登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的文章“我国当前已经形成通胀预期了吗”,文章说,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消费行为是审慎的,并无为了避免减少价格上涨而去抢购的现象;生产商还在去库存化,消化存货,而非囤积商品待价而沽,可见,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形成所谓“通胀预期”。全文如下:

  为避免中国经济大幅下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银行第一季度新增贷款4.58万亿,超过年初央行新增贷款5万亿货币政策目标的90%。3月M2达到创纪录的同比25.5%的增长。如果今年经济保证8%的增长,CPI增长1%至2%,那么17%的M2增长目标意味着,货币供应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需要的货币需求,加上价格水平上涨需要的货币需求增长7至8个百分点。

   如此创纪录的货币发行规模和速度,引发许多关于通货膨胀的担心,尤其是,“已经形成”新一轮“通胀预期”的观点也越来越强烈。

  笔者认为,为了能更准确地判断经济形势,把握政策走势和应对的策略,有必要对“通胀的担心”和“已经形成”通胀预期的观点作更严格的区别和更深入的研究。

  笔者认为,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的这一轮通胀,带来任何学术殿堂都做不到的教育成果:社会不同群体都认识到通胀是一个货币现象,通货膨胀与较大、较快的货币发行增长有关。另一个社会成果是,认识到通胀预期与真实通胀形成的关系。通胀预期会转变成真实通胀,防止通胀要从防止通胀心理预期着手。

  到目前为止,货币发行的空前增长,让人们产生了对通胀的担心,只能说大家对通胀形成原因的一种启示性的推理;是一种知识性的认识。担心空前的货币发行可能会引发“将来”的通胀,这个推理顺理成章。但这种对未来的分析和判断与通胀预期的形成,特别是“近期”就要发生“通胀的预期”,或者通胀的心理预期的形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混淆通胀预期与对通胀货币现象的理解、分析和判断,可能误导、误判真正的通胀风险与通胀趋势性的讨论和认识。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