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中国经济:输血型复苏需转成造血型增长 | |
http://www.CRNTT.com 2009-04-16 10:37:00 |
但是,在目前部分乐观的数据面前,我们还是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毕竟,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主要是体现在“商品走出去”的战略上,今天,中国经济的复苏效果当然更多的还是出现在投资型的“消费领域”,也就是集中在以前“投资不足”的内地和农村,因为中国经济还存在这种增量的空间。 所以,中国政府的救市效果在宏观层面上会体现得异常明显。但问题是,这种政府主导的“输血型”复苏,可能导致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对经济形势过于“乐观”的判断,因而会在惯性作用下,放慢了改变粗放型增长模式中的结构调整速度,而这原本是需要加快步伐的。如果那样,那今后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和由此引起的金融体系资产质量的下降,将会吞噬掉中国政府今天为挽救经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医疗、教育、住房、环境保护、失业、养老等“惠民生”制度的改革也可能因为绩效不明显的理由而无法实质性推进。进而在社会结构上无法扭转中国外向型增长的内生模式。这必然会加剧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和全球化利益分配面前的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尤其是今天,一旦政府输血型的干预政策放缓后,中国经济靠市场自身的造血功能来进一步恢复的可能性就会显得十分脆弱,进一步震荡的格局也就难以避免。 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千万不能仅仅满足于经济指标的回暖现状,也不必对流动性危机所造成的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衰竭现象感到气馁。政府在给实体经济输血的同时,更应该为促成市场造血功能的早日复苏创造制度上的有利条件。虽然,社会上上下下都认识到危机中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复苏和社会和谐的问题,而且更关系到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转变上,但是,直到今天,还是没有能够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上找到市场造血功能复苏的切入点。 一个例子是关于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小额贷款公司的生存空间问题。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政府容许他们以高出银行商业贷款利率的几个百分点来借贷,但是据了解,这些贷款公司被定性为工商企业,所以要承担较高的税负,而且,从银行部门中的再融资也不能够享受银行间市场的拆借利率,只能够承担工商企业高额的贷款利润,这样,这些小额贷款公司的商业利润,平均而言只有7%左右,无法抗衡在危机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有不少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都无奈撤资了。政府注意到这个问题,希望小额贷款公司引进金融机构的大股东来降低金融风险以满足稳健性金融机构低成本的融资条件,但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经理们则认为,如此一来,他们的收益可能大部分都得交给大股东,所以提不起积极性。就这样,本来非常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结果因为没有平衡好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性和公司经营稳健性之间利害关系,结果无法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