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解读《海角七号》

http://www.CRNTT.com   2009-02-15 09:29:57  


 
  它,创造了台湾2008年最流行语——“你海角了吗”?

  虽然最后1.25亿人民币的总票房,在大陆只能算一部普通大片的水准,但对人口只有2300多万的台湾地区来说,堪称奇迹。据悉,一张电影票在台湾的平均票价是250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60元),也就是说,竟有100多万人次观看了该影片。据台湾记者透露,在他们采访的观众中有人先后看18遍。“你海角了吗”,也成为2008年台湾流行的问候语。而该片的主题曲《国境之南》、《无乐不作》更是年轻人手机铃声的首选。据悉,影片上映期间,就连平日不大出门进戏院的阿公、阿婆,也都携老扶幼,集体进戏院“膜拜”。

  台湾文艺片鼻祖侯孝贤也去看了《海角七号》。他给出了一个很高的评价,“这是我近年来看过最热闹、最亲切、最有商业卖点的台湾电影。如果连这样真诚的电影都不卖座,我们真不知道台湾电影的未来在哪里?”(曲作杰)

  “海角”为何这样红?

  它,迎合了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识

  《海角七号》为什么这么红?这是很多人都在讨论的问题。它的故事并不是特别传奇,拍摄手法也不是特别让人惊喜,甚至连表演也不是特别精彩。为什么会这样大红大紫?归根结底,是一个“台湾性”的问题。

  《海角七号》在台湾上映时,正当台湾经济表现出萧条气氛,陈水扁贪腐新闻如同连续剧般每日上演。导演魏德圣说,影片正是借助所讲述的故事,快速地掀起了台湾观众的情感与认同,成了台湾民众集体情绪的宣泄出口。

  台湾金马奖主席焦雄屏对此给出的解释是,《海角七号》在台湾会如此红火,原因有两个:一是电影本身拍得好,打破了台湾电影圈的一些常规定势,导演没有玩弄个人风格,没有将题材和笔墨集中在社会阴暗面,边缘生活的展示上。影片有着正面的人际关系,电影语言明快并且幽默,情感和风格都极为贴近大众;二是从社会层面上看,影片以爱情为题材,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下所呈现的故事,超越了时间、空间以及政治性的主题叙事范围。特别是影片中表达的对城市文化的批判,对台南以及大自然,乡土文化的向往与亲近,迎合了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识。

  它,原汁原味,回归了“台湾性”

  具体说,就是《海角七号》回归了“台湾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