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陈子帛:“胡六点”之后的台海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09-02-06 07:56:27  


 
  也就是说,实现直接大三通不必然对两岸政治整合只会有正面作用。或许还可以说,两岸经贸日趋密切,将极大程度地限制“法理台独”的坐大,迫使“显性台独”失去存在的正当理据。但直接大三通不必然进一步促进两岸的“终极统一”,这和“同居”不一定会导致婚礼是一样的道理。当我们看到两岸关系持续缓和时,同时也看到主张维持现状和永久维持现状的台湾民众不减反增。倾向台独的民调更显示,现有的板块未见明显松动。 

  人们已敏感发现,随着两岸关系的和缓以及更畅通无阻的交往和接触,制度性竞争也已无法避免。中国大陆正处于六十年来最急剧的社会转型,政治不稳症状凸显,社会矛盾加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尽管也有自我感觉良好的发展与进步,但还无法与台湾过往政治民主转型的生动活泼、跌宕起伏相提并论。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的大陆,并非缺乏优越性,但对台湾、香港地区的中国人,尚未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可以预见,未来两岸制度性竞争势必逐渐形成主要介面。这是一个分裂的民族逐渐走向整合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所难以避免的。无须刻意回避,也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它和冷战时期的政治对垒相比,是一种时代的进步,是“你吃不掉我,我吃不掉你”状态之下的良性竞争,具有互补、互惠的积极功能。 

  但是,也不能排除在非常态之下,会呈现出某些人不愿乐见的另一种状态,即在新形势下两岸软实力的流动。处理得宜,固然可以双赢;处理失当,结果未必都是良性的。这是两岸关系政治互动的新课题。台湾《联合报》将北京的“和平发展”铨释为“民主发展”。去年马英九首度在台湾中广直接向大陆听众喊话,海内外包括大陆社会反响超过预期,其中的政治寓意值得认真面对。 

须重新规范台港澳关系 

  日趋缓和的两岸关系,也给香港、澳门提出了新问题。长期以来,在扮演两岸桥梁角色时,香港、澳门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作用或将因为两岸关系持续缓和、经贸互动持续发展而发生新变化,但无论如何,在通往两岸政治整合的过程中,港澳地区曾经发挥的积极作用,不可能完全萎缩。弃之不顾或者让其自生自灭,是极为短视的。 

  人们也发现,北京对台决策部门曾经对港澳与台湾关系的政策规定,也不合时宜,和当前两岸四地关系发展形势和规模水准也出现明显距离。中华民族最终实现的政治整合,是两岸四地的整合,而不只是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整合。因此,北京应尽早研究和考虑,重新修订分别与1997年、1999年规范港澳地区与台湾关系的“钱七条”,对它作出与时俱进的修改;或者在适当时候,由决策人士重新发表类似的重要讲话,以便适当松绑、放宽尺度,鼓励港澳地区与台湾各层面的交往和交流。无论从现阶段还是从长远看,这都是当务之急。

  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人民的愿望,既体现了胡锦涛在处理错综复杂的两岸问题上实事求是,也构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框架和实质内涵,相容并蓄了方方面面对两岸关系所谓“中程阶段”的政策主张。应该说,北京经过三十年的艰苦探索,难得一见地拥有了战略高度和战略主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