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台北故宫》:绝世珍宝的记忆与乡愁

http://www.CRNTT.com   2009-01-21 11:49:13  


 
  文物背后的乡愁记忆

  70余年对于古物来说,不过是其存世时间中短暂的一段,而对一个人来说,却几乎是漫长的一生。文物颠沛流离的背后,尘封着守护者们深切的悲欢离合和乡愁记忆。在采访《台北故宫》总导演周兵、总撰稿胡骁和书法分集导演祝捷的过程中,几个亲历文物迁台者的名字被反覆提及,庄严便是其中之一。

  从1933年开始,在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工作的庄严就带着家眷,跟随故宫文物一路南迁,最后护送60余万件文物抵达台湾。

  “当时好多人走的时候,老婆孩子都没带。庄严到台湾以后,并没有直接到台北,先在台中安顿,他们家里当时买的全是最简单的家具,随便找一个破屋子,因为他们想着随时准备回去了,凳子是竹编的,扎起来那种。”通过片中的采访,祝捷对这位书法家的经历几乎已经稔熟。

  文物抵达台湾后,在台中雾峰乡的北沟停留了15年,庄严也在北沟陪伴了整整15年。尽管条件艰苦,他和一同赴台的专家们依然保持了中国文人乐天知命的精神传统。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细节是,那时庄严领头组织了一些活动,类似于王羲之在《兰亭序》中的曲水流觞,自制一些道具,在溪水边作诗饮酒……

  从护送文物抵台到退休的20年间,他始终与文物不离不弃,从主任、古物馆长,一直升至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在一篇自传文章中,他写道:“自从宣统出宫,我便入宫,当的不是皇帝,而是一个维护民族文物国家重器的老宫人……从民国十四年(1925年)跨进故宫当事务员那一天开始,一直到民国五十八年(1969年)由副院长职务上退休为止,前后45年,始终不曾离开故宫一步,自嘲是‘从一而终’,亦不过甚。”

  1980年,庄严在台北过世。祝捷所在的团队采访到了他的儿子庄灵,“他说父亲临死时有两个遗愿,一个是三希堂,有一贴(《快雪时晴》)在台北,两贴(《中秋帖》和《伯远帖》)在北京,他希望这‘三希’有朝一日能重归一处,但是现在没看到;还有一个就是有生之年没能把他带走的这些文物带回来 。”

  “我们找到了一段庄严的影像资料,你会发现那个老头最后还是一嘴京片子,因为他是北京人。看到那个画面,听到那个声音,你就会突然觉得,这个人虽然回不去了,但是他有些东西是改不了的,这些东西往往特别打动人。”谈起这段,祝捷唏嘘不已。

  同样让人心生感叹的,还有片子里提及的梁廷炜一家:父亲梁廷炜和儿子梁匡忠解放前都曾是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随文物一路迁移又折回南京。解放前夕,梁廷炜被指派护送文物到台湾,梁匡忠则留在南京看守剩下的文物。1949年元月,父亲梁廷炜登上了赴台的轮船,带走了母亲和两个弟弟,还有梁匡忠的长子梁峨生。没想到此别竟成了永诀。上个世纪80年代,当梁匡忠辗转得到台湾家人消息时,父母都已过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