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月刊:闽南祖师公文化信仰与传播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4-10-10 00:15:47  


 
  唐宋之时是福建造神运动的高峰期,三平祖师与清水祖师在这个时期被神化,有其共同点,一是两位祖师公生前是佛教高僧,圆寂后仍感应灵验,受百姓尊崇神化,并得到朝廷的认可与敕封。二是两位祖师公都精通医术,积极救死扶伤、祛除瘟疫。闽南气候湿热多有瘟疫,百姓缺医少药,祖师公治病祛瘟是大善之举,深受百姓爱戴。三是两位祖师公都慈悲为怀,济世利人:三平地处深山尚未开化,三平祖师传授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兴修房舍水利,改善百姓生活;清水祖师一生修路造桥,多植竹木,造福百姓。四是两位祖师公均有祈雨灵验之神迹,具有“雨神”的职能。闽南历史上多次酷旱以致生灵涂炭,祖师公祈雨润泽,功德无量。

  二、闽南祖师公文化信仰在台港澳及海外的传播

  祖师公文化信仰最初在闽南流传,并通过两种方式外传,一是随着灵应广传,各地信众争相崇奉,从祖庭分炉建寺;二是随着闽南人的迁移步伐向外传播。南宋时期,福建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人口持续增长,而北方战乱频仍,大量北方人涌入福建。因生存资源匮乏,闽南人开始外迁,祖师公文化信仰随之播迁,先是辐射周边,继而传播到台港澳及东南亚等地,演变成闽粤、台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区民间重要信仰。传播的路线大致有两条,均影响深远而广泛:

  (一)祖师公文化信仰在台港澳的传播

  闽南背山面海,闽台一水之隔,历史上关系密切,闽南人为求生机,最先跨越海道复杂的台湾海峡,向海洋开拓生存空间。海路艰险、前途未卜,闽南人将随身携带的神像或香火包作为精神支柱,平安登陆后更坚信是神明的庇护,定居后就在家供奉,若得腾达便建寺庙答谢。

  自宋代起就不断有闽南人移居台湾。明中叶,漳州月港兴起成为中国海外贸易主要口岸,大量的闽南人入台湾垦荒或经商。明崇祯十三年(1640)福建大旱,数万名饥民入台垦荒。明末清初闽南人又数次大规模移居台湾,仅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实行的招募政策就引进二十余万人,其中不乏闽南人。郑成功带到台湾的军队中亦多为泉漳籍人,这些移民也把“祖师公”香火、神像带到了台湾。施琅平定台海后,对安溪人多有眷顾,大量安溪人携眷渡台。早期台北盆地周围田地多为安溪人所垦,安溪人聚族而居,祖师公信仰特别虔诚。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厦门成为渡台口岸,因政治上的统一,两岸往来密切,大批的闽南人通过厦门港迁入台湾,参与到台湾的开发与建设中。清乾隆中期后,清政府“海禁”政策破产,移民日增。此后百余年,因社会动荡,大批闽南人为避兵祸或为谋生路赴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