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多路径助港青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http://www.CRNTT.com   2022-01-01 00:05:16  


 
  第三,创造条件让香港青年在港参与大湾区建设。加强大湾区经济往来,并不意味着将大湾区建设等同于香港青年必须要到珠三角九市发展。大湾区不等同于珠三角九市,因而不能忽视在香港即能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制度空间。当前,确实有部分香港青年基于各种原因没有动力到珠三角九市发展,但不能忽视这部分青年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内生动力。首先,推出香港衔接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专项计划。香港特区政府推出支持香港青年在港参与湾区项目专项计划,创造条件鼓励香港青年在港参与其中,同步实现“在港言湾区,在港发展湾区”的政策导向。其次,充分利用河套地区资源。香港与深圳共同在河套地区重启数码港计划,利用香港金融优势和深圳发展科技的经验,积极发展“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兴科技。香港特区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香港青年到河套地区积极参与创业、就业和实习活动。

  三、文化交流是激发香港青年民族意识的精神纽带

  文化在维护国家统一与凝聚民族团结中具有无可取代之地位。文化层面的国民意识建构路径,具体包括推动国民教育课程建设、加强内地与香港青年学生的交流、推动三地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第一,推动国民教育课程建设。青年时期作为个人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深受教育的影响,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青年得以形成对内在个人身份与外在社会环境的“应然”状态认知。为巩固香港青少年对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构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意识和对中国公民的身份认同,培养青少年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香港有必要实行国民教育。⑥首先,要改革通识教育。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感的形成,需要成员之间拥有某种历史延续性的认同及区别于世界主义的民族国家的边界感,前者依靠历史教育,后者有赖于地理教育。⑦通过历史课堂,香港青年建立起对本国历史的记忆,是构建国家认同感的前提,而地理课所传授的人文地理边界,对该种民族国家意识起着极大的固化作用,由此可见,历史与地理课堂对增进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重要作用。因此早就有专家指出,香港政府应以保障学生视听均衡、增进学生福祉为宗旨,研究讨论通识课本加入送审的可行性,保证课本内容与课堂教学客观公正。⑧其次,整饬香港教师队伍,敦促香港教师遵守《香港教育专业守则》。香港青少年所接受的学校教育除受教材影响外,更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香港教师队伍建设的讨论具有必要性。在目前的香港,不免有许多兢兢业业、遵守教师道德准则的在职教师,也不免有部分肆意煽动仇恨、公然违背《香港教育专业守则》的教师,不仅丧失了师德与教育的底线,损害了香港教师的集体形象,更损害了香港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导致国民教育的长期缺失,扭曲青年学生的价值观。解决此困境的可能突破口为从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入手,以《香港教育专业守则》严格规范在校教师的言行,打造优质的教师队伍,从教师队伍上避免政治黑手伸进校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