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有条件实现中高速增长

http://www.CRNTT.com   2015-08-10 07:24:25  


 
  三、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文章表示,历史经验表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结束之后,并不必然自动转入中高速稳定增长阶段,而是需要积极作为和妥善应对。当前,中国经济传统增长动力弱化,各种风险和矛盾交织,新的增长格局形成尚需时日,“三期叠加”特征不会短期改变,各种力量分化重塑的特征比较突出。“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需要坚持长期性、全局性的视角,找准经济增速变化背后的主导性因素,以新常态这一大逻辑统揽全局,以深入推进“四个全面”为重点,释放发展潜力,推动经济转型,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一)完善宏观管理框架,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一部分成功实现追赶的经济体,经济增速在转换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除了潜在增长空间收窄以外,很大程度上与宏观经济管理不当、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集中释放有关系。应加快确立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宏观目标体系,更加重视就业、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生态指标,并在此前提下确定合理的增长速度。完善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完善统计体系,提高政策透明度,加强市场预期管理。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既要避免追求原来的高增长,也要防止短期经济惯性下滑,引发系统性风险。

  (二)通过改革释放潜力,形成增长新动力。坚持效率提升导向的供给侧改革,释放低效率部门的增长潜力。一是在确权的基础上,促进农村宅基地在更大范围交易。可优先在京津冀地区试点,促进要素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二是注重简政放权的协调性、同步性和配套性,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将简政放权真正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放管结合,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三是加快服务业开放步伐,积极推动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谈判,总结自贸区有益经验,并逐步推广至全国。四是在军工产业满负荷生产与制造业产能利用低下并存背景下,加快推进军民产业结合,释放增长和效率空间。五是顺应居民消费快速升级趋势,鼓励和支持智能家居和住宅、节能环保产品、信息消费、旅游和大健康消费,培育形成多元消费热点。六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提升城际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形成和发展,拓展增长新空间。

  (三)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增强关键部件设计制造和大型装备的系统集成能力,提升制造业附加值以及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全面落实“互联网+”战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大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力度,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打破垄断,深化能源、交通、电信、公共事业等基础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升基础产业运行效率。健全绿色发展目标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环保、节能和低碳等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投资。

  (四)重建和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地方干部积极性。原有的地方政府间行之有效的竞争机制,在新常态下作用明显减弱,地方政府不能再像原来那样,全力抓大项目、抓招商引资就能实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如何抓创新发展,很多地方干部又普遍感到缺少抓手和思路。过去地方政府间行政性竞争正在逐步被市场性竞争所替代,但受体制障碍等因素影响,目前市场机制促进地方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同时,由于地方财政压力逐步增加,地方在配套支撑项目投资的能力也在减弱。需要重视地方干部中出现的“不会干”“不敢干”和“不想干”等问题,重建和完善激励机制,让真正想干和会干的干部脱颖而出。

  (五)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速度虽然下来了,但质量效益的提升空间十分巨大。过去中国经济存在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点,即企业盈利状况对高速度比较依赖,速度一旦降下来就会有大面积的企业亏损。国际经验表明,低速增长并不意味着企业就不能盈利。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结构看,制造业快于农业和服务业,投资品制造业快于其他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快于其他服务业,可贸易部门高于不可贸易部门。部门间效率差距大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产业升级和提升生产率空间巨大。国际经验表明,处于当前中国这样的发展阶段,改革对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的作用至关重要。要用是否有利于提升质量效益、是否有利于让大多数人民得到真正实惠,作为衡量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准。新常态下仍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但要的是质量效益更高、更有利于生产率提升、更有利于发展成果公平公正分享的发展。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清除传统发展方式赖以存在的体制条件,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真正落到实处。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