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央视《互联网时代》纪录片的“互联盲点”

http://www.CRNTT.com   2014-10-01 09:28:10  


由中央电视台历时近三年创作的十集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于今年8月25日在央视财经频道首播。
  中评社北京10月1日讯/周雷文章“央视《互联网时代》纪录片的‘互联盲点’”分析指出,中国中央电视台日前播出的《互联网时代》纪录片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但就互联网学理和研究角度,仅以开篇《时代》为例,即存在不少“互联盲点”。从现实来看,互联网的无疆界、平权化社会、信息自由流动、反抗单一性强权个体、思维控制、终结知识、继承文化原式等要素,其实都没能(充分)实现。大众、政府、互联网业界对其技术、器物、实体等层面的重视,其实某种程度上都是对真正互联网思维的南辕北辙。

  中国中央电视台《互联网时代》纪录片采访了众多互联网重量级领军人物,并对互联网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它因此也在互联网业界形成了一些讨论。但是就互联网学理和研究角度,仅以开篇《时代》为例,存在不少“互联盲点”。某种程度上,这种“盲点”在互联网业界和中国社会相对普遍。
 
  《互联网时代》的开篇从英国的蒸汽机和工业革命讲起,把互联网的产生当作一种技术化、实体化、样态上的革命,并将其比作另一种“蒸汽机”式的革新。在解释互联网的意义时,该片主创者又多次列举火药、马镫、指南针、枪支等器物性成果,以此证明互联网出现所带来的另一场技术革命和财富创造机会。在最为央视主创得意的国际访谈单元,多名在互联网“缔造时期”的学者、思想者、管理者出场,讲述了互联网出现和缔造过程中的革命性、偶然性和趣事,似乎在说明现有的互联网的伟大和创世性。
 
   这些叙述和阐释具有相当的遮蔽性(章节式结构的纪录片,当然还会从其他角度阐述互联网,但就开篇的叙事语言,就可以看出其内在的知识缺陷),它隐藏了互联网作为一种现象、产业、信息交互行为、社会构建力量等方面的多重“原罪”。同时,这种技术化、器物化的思路,并不能揭示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实质贡献和潜在隐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