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锻造国际资本全面参与自贸区建设的新格局 | |
http://www.CRNTT.com 2014-04-12 08:10:17 |
上海证券报发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文章表示,上海自贸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既需要央行、发改委、商务部等关键部委的全力支持,也需要上海的勤勉尽责与开拓创新,更离不开国内外金融机构、市场中介,以及其他有关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而非简单意义上的赶集。半年多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相关制度建设与市场发育取得了积极进展:国务院批准开放的23个服务行业,已开放了19个,预计剩下的4个行业将在今年年底开放。从具有指标意义的要素集聚来看,从去年9月底到今年2月底,1383家金融类机构进驻,其中包括43家持有牌照的金融机构,一家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还有102家股权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此外,还有147家金融信息服务机构以及1000余家投资管理或资产管理公司。至于备受关注的负面清单,进驻自贸区的600余家外资企业,真正需要审批的只有6%。 应该说,从建设进程与企业参与数量来看,上海自贸区确实取得了显着进展。但自贸区建设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开发区建设甚至特区建设,而是中国在由贸易与制造大国向资本与产业强国转变过程中的一个深度嵌入全球金融与贸易分工价值链的桥头堡。要实现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目标,当然需要国家智慧以及全球金融力量工具的有效支持与全面参与。 文章分析,上海今天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全国最齐全的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和要素市场,人民币国际化迫切需要上海作为回流的目的地和集散地。随着“金十条”和上海配套“42条”在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去年底发布的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30条”意见,以及央行今年陆续出台的一批实施细则,上海自贸区有可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率先建成一个庞大的金融资产缓冲区和蓄水池,完善人民币的全球循环路径,逐步实现金融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在国内外部分增量金融资源正在或可能流向上海的情况下,上海完全可以对标伦敦、纽约,借鉴中国香港特区经验,淡化行政干预,着力加强营商环境建设,以加快金融市场的开放。这是上海作为国内超级城市的优势与核心价值所在。 从区域分工格局来看,上海之于中国的重要性犹如伦敦之于英国的重要性。在经济规模上已降格为二流大国的英国,之所以在全球顶尖层面的分工中依然占据高端地位,与伦敦的战略竞争力与绝对金融实力密不可分。英国人懂得,在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集中到争夺产业主导权与金融资本控制力的今天,如果没有独立的货币符号,不能掌握或参与制定初级产品与高端产品的定价权,即便经济规模做得再大,也难以摆脱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弱势地位。因此,英国一直把提升金融竞争力作为固本之道。如今,面积不到2.6平方公里的伦敦金融城不仅是全球金融机构最为密集的超敏感地带,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市场和保险市场以及欧洲最主要的证券市场、黄金和期货市场。不少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仍由伦敦商品交易所(LME)牢牢掌控。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