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从多元化退潮看中国经济变局

http://www.CRNTT.com   2014-03-18 10:48:54  


 
  其二,中国债务忧虑加剧是新兴市场债务风险上升的一种表现。超日债事件加剧了市场对中国信用体系稳健度和潜在债务风险的担忧,不过,值得指出的是,新兴市场整体债务违约风险都呈上升趋势,中国在其中并不突出。本专栏2013年10月22日的文章《2014年全球财政债务风险的新变化》已分析了新兴市场财政和债务风险相对凸显的态势,从数据看也的确如此,截至2014年3月11日,巴西、印尼、印度、马来西亚、墨西哥、秘鲁、俄罗斯和南非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较2013年初上升了3.77、2.91、0.87、0.61、0.84、2.06、1.79和1.83个百分点,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同期上升了0.88个百分点,上升幅度相对还算温和。而根据Bloomberg的数据,3月10日,中国5年期主权CDS息差为93.15,明显低于绝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水平。

  其三,中国经济遇冷是新兴市场经济走弱的共生现象。从出口看,2014年2月中国出口同比增幅为-18.1%,低于近20年来17.96%的历史均速;而印度、俄罗斯和巴西最新的月度出口同比数据分别为3.79%、1.9%和2.48%,也大幅低于15.3%、15.16%和11.51%的历史均速。从工业看,2013年12月中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为9.7%,低于近20年来13.23%的历史均速;而印度、俄罗斯和巴西最新的月度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幅分别为-0.56%、-0.2%和-2.31%,不仅同为负值,还都低于6.63%、3.7%和2.55%的历史均速。从物价看,2014年2月中国CPI同比增幅为2%;而印度、俄罗斯和巴西最新的月度CPI同比增幅分别为7.24%、6.2%和5.59%。由此可见,中国和新兴市场面临着同样的境况,即宏观经济风险重心明显从“胀”的一侧向“滞”的一侧移动。

  从中国和新兴市场经济、金融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新兴市场的主要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的经济金融变化大方向是雷同的,只不过变化的时间、幅度和波动性有着较大的差异。笔者以为,大方向的趋同不是巧合,而是一种必然,是全球经济多元化退潮的效应使然。

  多元化退潮

  多元化的退潮是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结构演化的核心趋势,这一趋势与2008~2012年多元化的涨潮形成鲜明的对比。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普遍将全球经济结构失衡视作危机根源,多元化发展由此变成了毋庸置疑的市场共识。危机前几年,多元化的确在快速推进,发达国家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强势崛起。但2012年以来,随着新兴市场经济规模全球占比从危机前的43%蹿升至50%,“东退西进”反而渐成趋势,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恢复,新兴市场国家却遭遇崛起瓶颈。作为新兴市场领头羊和金砖国家的代表,中国经济既然在前期多元化涨潮时表现抢眼,那么,如今在多元化退潮时发生与新兴市场的共振,也是不可避免的。

  值得强调的是,多元化的退潮并不是历史倒退,也不是短期偶然,而是危机后全球经济曲折前行过程中的一种阶段性必然。

  本专栏在2011年6月15日的文章《全球经济结构变化“一波三折”》中,笔者就分析了多元化退潮的逻辑:从信用缺失和补位的角度看,危机遵循着“金融市场微观信用崩塌—宏观主权信用补位并由此崩塌—货币信用补位并由此崩塌”的发展路径,而借由短板效应的发挥,危机震心区域则发生“美国到欧洲再到新兴市场”的转移。在随后的一系列专栏文章中,笔者分别从美国去风险和新兴市场加杠杆的对比、美国折返跑战略的成功、美元堰塞湖的形成、新兴市场内在稳定性的缺失等一系列角度,对多元化退潮做出了解释。

  无论原因如何,多元化的退潮已成现实,目前中国经济的现状堪忧恰是退潮后问题不断暴露的表现。有鉴于此,从全局视角看中国经济现况和未来,需要保持两种意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