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于泽远:中日甲午战争不应重演

http://www.CRNTT.com   2014-01-10 09:16:45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屡屡被列强逼签不平等条约,其中《马关条约》最让中国人痛感“丧权辱国”的滋味。这不仅因为条约规定的赔款额巨大,还割让了台湾,更因为一向被中国人视为“倭寇”的日本居然打败了自己,并且从此一直压着中国。即使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失败,中国人也难消对日本的怨愤,因为大家都清楚,日本主要是败给了美国,中国近代以来一直没有真正战胜过日本。

  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又很快成为经济大国,中国则在闭关锁国中蹉跎了30年岁月,中日之间的差距再度拉大。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日本人的优越感开始减退,对中国的防范逐渐增多,中国长期以来对日本憋着的那口气也再度升腾。钓鱼岛争端和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之所以让中国公众愤怒异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蕴含着复杂纠结的历史屈辱。一些日本媒体将中国的仇日情绪简单地归咎于政府的煽动,却很少反省日本在历史上对中国的伤害,显然没有切中要害。

  在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一些中国媒体开始津津乐道于中日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的此消彼长,要求官方对日本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甚至明里暗里鼓吹中日“必有一战”。还有军事学者在官媒中表示,如果再来一次甲午战争,中国必将洗刷百年之耻。随着中日口水战升级,日本也有右翼人士怀念120年前的“甲午荣光”,认为今天的中国并不比当年的大清王朝强多少。

  虽然“中日必有一战”并非两国的主流观点,但其走向和影响力值得关注。在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后,中国官方宣布不再与安倍打交道,等于排除了安倍任内中日改善政治关系的可能性。在中日缺乏必要沟通的情况下,钓鱼岛争端和靖国神社问题有可能推动两国间的宿怨迅速膨胀,导致擦枪走火甚至爆发军事冲突。

  中日之间的恩怨真的只有战争才能解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且不说谁赢谁输,如何善后,国际影响和国际干预等等难以预料的问题,单是战争可能给中日经济带来的重创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社会后果就超出了两国官方的承受能力。同时,从当今国际大势和中日之间紧密的经贸联系看,任何范围的战争或军事冲突对双方都是最坏的结果。

  牢记历史并没有错。但情绪不是处理国家关系的依据,更不是使用武力的理由。在甲午战争120周年到来、中日关系又面临恶化的时候,中日政治家和主流媒体在抨击对方的同时,也要更多地从大局去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不能让意气蒙蔽智慧。毕竟,和平与发展才最符合中日两国和亚太国家的根本利益。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