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社保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13-11-30 10:50:56  


  中评社北京11月30日讯/11月26日,中国人社部网站发布《2003~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情况》,近十年养老金状况,好于预期:第一,参保职工人数增长率,基本高于离退休人数增长率,保证了养老黑洞不再扩大。第二,全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结余大幅增长,年均增长21.4%,总支出年均增长20%,收入大于支出。10年间,参保总人数翻了一番,基金总收入和总支出增长超过5倍,2012年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2003年的13倍。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评论员叶檀那种表示,总体情况有可能并不如数据那么喜人。黑洞没有缩小,个人账户没有做实,空账只会增加不会减少。累计结余两万亿不足以弥补个人空账。中国社科院发布的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2011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记账额为2.49万亿,做实账户基金规模为2703亿,空账额为2.21万亿。2011年城镇养老保险基金余额为1.94万亿,全部养老保险基金全部余额不足以填补个人账户的空账。

  文章分析,社保的真正问题是不公平、低效率,预期的不明确。

  人社部公布的数据为企业职工,希望有关部门体现出信息公开与改革的诚意,在公布企业职工社保账单的同时,公布行政党政机构、事业单位退休人数与资金两张账单。这笔支出不公平不透明,基础激励机制丧失,养老体制改革难以推动,并在企业与企业职工间引发强烈的反弹。

  另一不公体现在地区之间的不公,各地贫富不同、企业缴纳热情不同倒正常,不正常的是,富裕地区剥夺穷困地区的养老金。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地方之间的养老金至今难以顺畅流转,为养老金的普及设置人为障碍。劳动力在流转时,只能转移现有个人账户资金,社会统筹部分无法转移,相当于为当地作出贡献。一旦流转,理智的做法就是中断社保,带走个人账户内的资金重新缴纳。一个制度优待的是养尊处优者,而苛待产业链最低端的劳动者,连企业缴纳的养老金部分都要回收,让农民工揣着可怜的自缴部分回到家乡,这岂止是不公平。

  今年10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表示,中国大概有3亿多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今年有累计3800万人中断缴保险。而9月份,在2013中国养老金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也曾指出,在人社部做的一项调查中,有23%的工作人口中断了缴费。看起来这个数字很大,考虑到中国2.63亿的农民工人数(2012年底数据)处于高速流动状态,考虑到年轻人创业四海为家,考虑到待业在家人员,3800万并不算个大数据,还在可以接纳的范围之内,但从中可以看出职工社保体制的脆弱性。

  为了消除不公,有人发出定存养老的呼声,每月存500元,30年也就18万元,即使财富翻番到40万,也难以抵抗通胀、经济周期的袭击,而政府的基本养老体制从理论上可保证个人有基本的老年生活保障。

  更大的威胁在于,由于预期不明确,缴纳者选择最低缴纳额,能不缴就不缴,高净值人群境外养老,生产效率下降,空账黑洞会越来越大,低收入阶层的老年生活将更无保障。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