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老外眼中的“宜居”中国

http://www.CRNTT.com   2013-11-20 13:57:51  


 
  事实上,有不少外国年轻人曾经在中国工作、生活,积累阅历和经验,随后回国取得成功。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曾经担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的老布什,回国后凭借海外任职履历最终成为美国总统。

  如今,类似的故事在那些选择来中国工作的“老外圈”里早已成为令人艶羡的“传奇”。

雾霾不是离开中国的决定性因素

  前一段时间,在中国网络上疯传一个段子:由于北京等大城市的雾霾天气太严重,不少外国人纷纷“逃离”中国。这个段子还有食品安全、城市拥挤、交通拥堵等好几个版本,说得绘声绘色,让媒体好一阵子“激动”。

  康纳说,身边的确有不少朋友离开中国,但也有人刚刚抵达中国,“朋友圈”的整体规模没有太大的变化。这种状况是“常态”,并未因特定原因剧烈变化。

  维森斯觉得,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选择离开最重要的原因是所谓“文化冲击”。欧美人做事方式和思维逻辑与中国人完全不同,难以融入主流社会。“我喝不惯白酒,也不习惯围坐一大桌子谈事,可这似乎就是中国人的做事方式。”

  另外,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让维森斯觉得“不爽”。虽然中国是全球服装和鞋的代工中心,但维森斯工作几年来都是趁休假回德国买衣服。在北京,能够买到的欧码45/46的鞋子款式太旧,服装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医疗也是个大问题。维森斯从来没有选择中国的大医院看病,他总觉得搞不清楚那些医疗词汇,没法跟医生交流。中国的药店里,那些在欧洲常用的药不仅难以找到,价格还高得吓人,而中国人常用药的使用说明经常没有英文。不得不去看病时,维森斯只能到那些专门给外国人检查身体的诊所看病,价格过于昂贵。按维森斯的说法,外国人在中国“得不起病”。

  在英国杂志《经济学家》工作的爱尔兰人科勒尔·格里芬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曾经在中国生活三年。在格里芬看来,中国的发展取决于对外开放的程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外国人的包容。“并不是说你对旅游者热情好客就算包容外国人了,还要看社会的活力和取得成功的机会。”

  曾经在多个国家生活、工作的格里芬认为,中国对外国人才的吸引力与美国硅谷、英国伦敦,甚至印度的班加罗尔相比都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这跟文化差异有关系,但相关政策和配套设施不足也是重要原因。至于网络上疯传的雾霾导致外国人离开中国,格里芬笑着说:“这是可能的。但环境不是决定性因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