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区域经济应该摒弃“园区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3-09-23 09:04:28  


  中评社北京9月23日讯/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进程中,区域经济的突飞猛进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经营报发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文章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从相对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逐步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区域经济上,当初创立的包括特区、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特点的园区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通过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为园区模式提供的优惠政策,推动了区域成为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并让园区模式成为各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力和条件。

  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园区(政策优惠地区)模式为中国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高效可行的载体,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和崛起。但这种从小规模试点,到遍地开花的以政府提供特殊优惠政策(包括低价格土地)为基本特征的园区模式,这种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广泛施加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和经济推动方式还要延续下去吗?

  文章分析,在21世纪初,中国已经加入WTO,WTO提倡的是开放、公平竞争的原则,这就意味着中国由此开始公平、开放地参与全球竞争。但在国内区域之间,并没有形成类似的发展理念,事实上,中国以政策优惠和政策刺激为特征的园区发展模式,是一种“扶优扶强”和“政府选择赢家”的发展理念,这与WTO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对于区域未来发展而言并不是一条长期有效的路径。特别是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是不是还要采取以碎片化为特征的区域发展理念,十分值得研讨。到底是继续采取政府颁布刺激政策的方式,一个地区一个地区推动经济发展,还是采用实现区域一体化和全国统一市场的方式进行公平竞争,促进各个地区更加公平的发展,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战略方向和基本体制构建问题。

  更值得重视的是,当前国际经济体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规则将进一步趋向实行“竞争中立”原则,实际上是比WTO要求更高的国际竞争规则,这对中国的区域发展思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直接挑战。

  比如,西方国家正在推进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就是在WTO原则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对于参与其中的国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开放要求。不仅要开放,而且还提出了竞争主体中立的原则,中国设立上海自贸区就是在考虑开始接轨这一新模式的要求。

  园区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地方之间的恶性竞争,已经导致区域经济结构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问题。譬如,近年以来屡屡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就是由此引发,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优惠政策刺激下一哄而上,各地政府都竞相提供土地、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形成了招商上的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回头来看,所有产能过剩的行业都曾经被地方政府列为重点扶持行业。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