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亚洲悖论下的中日韩

http://www.CRNTT.com   2013-09-12 12:17:56  


 
  韩国国会议员Kil Jeong Woo在发言中说,东北亚国家间的冲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政治家问题,而是处在同一个地缘区域内的三个国家同时取得经济成功后带来的“结构性代价”。

  他说,中日韩三国同在东北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韩国和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彼此之间也有很强的经济联系。东北亚各国之间的政治紧张,实际上是三个国家经济上的成功带来的政治代价,是一种结构性矛盾。当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从过去20年的经济放缓中恢复过来、韩国也走上崛起之路,这种矛盾就会凸显。体量巨大的三个经济体彼此相邻,近代史上都非常成功,而邦交上又有诸多过节,这在其他地区是十分罕见的。成功虽有一定的代价,也不必悲观。

  他说,如果中日韩三国的政治家们能够更有想象力,也会想到办法摆脱这种困境。中日韩三国均在今年上半年换了国家领导人,Kil认为,“如果各国的领导人可以更有胆识,更大程度上将彼此之间的经济关系去政治化,对国家间关系的未来颇有益处。”

  当主持人问道,东北亚地区能否借助经济驱动力改善关系时,中国官员周汉民则多少有些避重就轻,只谈三国间经济合作的发展,强调上海自贸区将起到的积极作用。当主持人追问“当遇到问题时政治和经济哪个会更为重要”时,周汉民的回答颇为“外交辞令”:“两者之间的平衡”最重要。日本商人Funabashi也同样着眼于贸易:“虽然三国并没有什么条约之类的承诺,但彼此之间的贸易发展很好。”

  那么,东北亚地区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如何解决?只有韩国国会议员Kil给出了一些实质性回答,提到要加强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更好地了解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问题,进而在政治层面上施加一些影响力。但他也不忘给政客们泼一瓢冷水:“希望三个国家的领导人之间形成共同的领导关系实际上在期待一个奇迹,而这种奇迹根本不可能发生。”

  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Jennifer Blanke也表示,亚洲之所以不能像欧盟一样成为一个共同体,是各国领导人政治意愿的问题,除了政治,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国家间的经济合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