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如何建设中国大社会?

http://www.CRNTT.com   2013-03-05 10:05:30  


 
  今天,在很多国家,无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组织和政府之间越来越呈现出各种不同形式的紧张关系,甚至对立和敌视的局面。中国可以从其他成功的国家学到重要的经验教训,避免出现这样一个局面。如果要达到这一目标,政府必须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培植。广东的做法就是,不仅让渡更多空间给社会,而且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的形成和培植。从长远来看,这种实践具有很大的政治意义。

  其次,改革传统社会组织。同样,也不应该忘记改革现有的社会组织。中国的现存社会组织实际上是很强大的,主要包括共青团、妇联和工会等。在建国初期,这些组织在支持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国家建设方面扮演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后来,这些组织逐渐地成为了执政党及其政府的附属组织,而失去了和社会的关联作用。也就是说,它们成为了执政党和政府的外围组织,代表的是执政党和政府的利益,而非它们所应当代表的社会利益。现在,其他社会力量已经崛起,这些传统社会组织也面临改革的压力。很显然,这些组织必须转型。它们要成为真正能够沟通执政党及其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中介组织,而不是简单地依附于前者。

  也就是说,它们至少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在社会,一条腿在政府,是一种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平衡力量。传统上,它们光依赖政府,和社会无关。但如果改革后它们光代表或者依赖社会,就会和新产生的其他社会组织没有什么差别。这些传统社会组织的改革目标应当是成为“中介”,即连接政府和它们所代表的社会组织。例如,工会在劳、资、政三方谈判过程中,不仅要代表工人的利益,也要考量到社会的整体利益(这也是政府所应当考量的)。这些方面,广东和北京的改革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加以总结,一方面可以深化那里的改革,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其他地方推广它们的经验。

  其三,社会的政治参与。建设大社会和强社会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实现社会对政治的参与。社会管理要改变自上而下的思路,要强化社会对政治过程的参与。传统的“维稳”思路已经证明为走不通,因为它制造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基于暴力之上的社会管理不可持续,政府和人民陷入恶性互动,最终会造成弱政府、弱社会的局面。实际上,中国并不是一定要走上这样一条道路的,其它更有效、更符合人性的途径也是存在着的。

社会必须参与政治过程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社会管理方面也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在1990年代,执政党通过开放政治过程、把社会力量容纳进政权的政治过程来管理社会。这主要表现在容许民营企业家入党、参政。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改革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容许在国有部门之外发展出一个非国有部门来,民营经济很快在很多指标上超越了国有部门。但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民营企业家怎么办?这是个很大的新兴社会群体,在社会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对这个新兴群体,尽管当时社会有很大的争议,但执政党还是为这个群体开放政治过程。无疑,容许民营企业家入党,是中国共产党最具有创意的决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