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诊断

http://www.CRNTT.com   2013-02-21 08:37:11  


未来5到1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宜从“平稳较快”转变到“稳速增效”上。
  中评社北京2月21日讯/中国经济经过30余年平均9.8%的增长,正在进入“增速递减期”。这不是周期性的,更非政策性的,根源于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财经国家周刊发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文章认为,未来5年到1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宜从“平稳较快”转变到“稳速增效”上。不必刻意追求超越潜在增长率,并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置于更为重要的位置。

  结构性的减速

  文章分析,首先看劳动力要素。这次发布的人口数据中,15-59岁的劳动年龄总量减少了345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6个百分点。35岁以下年轻劳动力下降的趋势,早前就已经出现,而这部分其实是市场真正认可的劳动力。劳动力要素对增长的作用走向相反,是结构性减速的第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是资本投入增速放缓。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了20%左右,但是比过去有所下降。此前的观察是中国经济增长,国内靠投资,国际靠外需,这样一个状态也到了转折时期。投资增长速度在下降,背后的重要原因是中国的储蓄率也开始下降。中国储蓄率从1994年开始上升,而且持续超过国内投资。但人口红利减少或者消失的时候,所能支撑的无通胀的投资率也会下降。

  第三个因素是科技进步。我们希望科技进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从科学到技术,然后再到产业,再到能够形成产出,中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此前多年来科技进步对中国成长的贡献一直比较低,中国可能每个方面都存在着努力的潜力。

  其实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中,就明确提出了“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对速度的这四个“定语”,跟过去的要求有很大不同。以前讲“平稳较快”、“又好又快”,但实际工作中落实的往往都是“快”。现在的提法落在了质量、效益上,重申了尊重经济规律和可持续性,这些都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挤水分的良机

  文章表示,进入结构性减速时期,虽然听起来感觉不那么令人振奋,但名义增速稍缓但质量和效益若有所提高,将让我们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福祉。因为过高的成本、产能浪费和环境损失,令“实在”的增长远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精彩。

  摒弃唯速度的发展模式,重要内容之一是把发展中的水分挤出来。而这个水分主要不是指统计数据的水分。因为从专业角度看,随着统计制度的规范化,表现为数据失真的“人造水分”已经大规模减少。但是由于外延水分、内涵水分等的存在,对名义增长率要打上折扣,这方面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所谓外延水分,即超额供给。我们增长靠投资,投资带动需求,或者是久久不能形成生产能力,或者形成生产能力之后变成过剩产能,这样与此对应的经济增长应当说是有水分的。如果增长速度下降使我们的增长不致造成越来越大的产能过剩,结果我们实实在在得到的产出并没有减少,这是第一个要压的水分。

  所谓内涵水分,即微观效率。这里的效率就是投入产出比率,经济学基本意义上的“值不值”。中国现在产出很高,但是投入相当之高,浪费非常之大。此前各个部门谈发展的时候,比较多地强调投入,甚至不计成本地投入,强调增加贷款、减免税收、“给政策”等等,但很少考量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这种无效率或低效率的损失,应当被视为增长的内涵水分。

  其实在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平衡国内经济的努力开始在数据上显现积极效果。2012年对于经济增速的贡献中,消费比投资的贡献高出了1.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继续提高1.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上,服务业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新能源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如果名义速度在下降,浪费在减少,效益在提高,水分在减少,说到底实实在在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之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