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以“一中框架”新概念推促两岸政治对话

http://www.CRNTT.com   2012-11-09 08:57:10  


 
  实际上,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召开时,正是由陈水扁“当家”之际,因而其报告的涉台部分,主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的原则性语言,较少具体的政策措施的内容。而在“十八大”召开时,台湾地区已经实现第二次“政党轮替”,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的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昨日国民党致电中共中央祝贺“十八大”召开,中共中央立即以最快的时间于当日复电,可见两党关系的密切),因而恢复并进行了八次会谈,签署了十八项协议(向中共“十八大”献礼乎?),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但这些成就只是反映在经济领域之上,与两岸关系的全面发展,即使是与国共两党主席“胡连会”所达成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所提出的应当共同促进的五项工作内容相比,还有许多距离。

  因此,“十八大”报告涉台部分的第一段,,既可说是“导语”,更可说是“最高纲领。除了是再次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之外,还指出应当“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提出了向包括政治在内的领域全面发展的诉求。由于台湾地区现在是由国民党“当家”,时空背景比“十六大”、“十七大”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向纵深延展的有利时机,因而必须紧紧抓住,全力推动进行。

  但是,马政府似乎是停步不前了。其原因,可能是对进行政治对话有疑虑,既担心会被大陆“吃掉”,“中华民国”失去其“独立主权国家”的地位;又担心会遭到岛内“独派”势力的反制,流失选票,从而令国民党丧失长期执政的愿景。针对这种“活思想”,胡锦涛昨日在“十八大”报告涉台部分的第二段,就提出了“一个中国框架”的新概念:“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

  “一个中国框架”的新概念,最早发见于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贾庆林于今年二月底在“二零一二年对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他在会议上强调,“下一阶段要巩固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框架,努力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此意味着大陆对两岸交往方向的全新定位:即经过台湾大选,大陆方面已经确信 “九二共识”已得到台湾民众的广泛认同,因此,“由经转政”的时机已然出现。但是,马政府仍然在主推“一中各表”,极力强调两岸之间的政治差异,为两岸政治对话设置政治障碍。对此,北京“见招拆招”,提出了源于“九二共识”但又高于“九二共识”的“一中框架”新论述。它可以装入的东西是灵活的,既可以是“和平协议”,也可以是“九二共识”的书面化,甚至是马英九的“不武制度化”。总之,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体现的形式是可以灵活的、多元的、可商讨的。这就为两岸开启政治协商提供了一个弹性空间,并使两岸政治协商变得更具可操作性。如今,“一个中国框架”论述写进了中共“十八大”报告,并将之描述为两岸的“共同认知”,就为以“求同存异”以至是“聚同化异”的诚恳态度,推动两岸进行政治对话作出必要的铺垫。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