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潮下,苏贞昌能否突破一党一己之私带领民进党实现转型,我们拭目以待。
|
中评社北京10月18日讯/(评论员 文睿)眼下,谢长廷结束大陆之行已有一段时间,谢访陆的后续效应不断发酵,其中民进党主席苏贞昌的态度最为引人关注。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对于谢长廷大陆行,迄今为止只有“辛苦了”、“很不容易”等寥寥数语,对于谢长廷此行的具体成果以及“宪法各表”没有任何评论。对于外界普遍瞩目的“中国事务委员会”,苏贞昌多次公开表示目前民进党不急于成立,而且还强调“面对中国,民进党要有自信、也不必急,因为一急就被控制,就容易被操弄。”对于谢长廷之行苏贞昌抱持冷漠态度,加上党内冷嘲热讽与多方批判,党内人士或不置可否,或持不同意见,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转型仍然踯躅不前,充满更多变数。
应当说,谢长廷大陆行引发民进党内的争论属意料之中。长期以来,民进党坚持“一边一国”的基本价值及政策理念,党内不仅派系林立各有各的算盘,中央与基层也是政见不一,各把各的号,各吹各的调,党内对于如何面对大陆,如何处理两岸议题存在固有分歧。尽管今年以来民进党因“大选”失败,党内面临两岸政策转型的压力,但民进党内部对于何时转型、如何转型始终没有达成共识,仍处于徘徊观望的阶段,甚至党内借助两岸议题的争论将派系间的固有矛盾不断升级,两岸政策成为派系斗争的工具。
以谢长廷大陆行本身来讲,不论绿营内部如何看待,有一点是不容抹杀的,就是谢长廷访陆之行为民进党打开与大陆对话交流的一扇新窗口。虽然民共之间的对话交流仍处于个人对党的层次,没有实现党对党的突破,但通过谢长廷与大陆对台研究机构的沟通,通过谢长廷与戴秉国、王毅、陈云林三位大陆对台事务高层官员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说是民进党与大陆沟通的一大突破。当然,谢长廷抛出的“宪法各表”与大陆坚持的“九二共识”仍有差距,但至少已经从“台独”窠臼中跳脱出来,向“一中”的架构移动,这也为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提供了有益尝试。谢提出超越差异说以及化解两岸差异的三点看法也具有积极意义,大陆方面对于谢的政策主张给予了正面回应,这不能不说是民进党突破旧有两岸思维、实现与大陆更高层次交流的转型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