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宏观经济决策亟待拨开“保增长”迷雾

http://www.CRNTT.com   2012-05-18 08:13:43  


 
  同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逻辑框架下,与美欧和日本经济高度联动的中国经济正回归理性增长的常态。从支撑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动力来看,中国自1980年以来长达31年的高速增长周期告一段落,进而回归到6%至7%的中等增速区间,应是最正常不过的常态了。再说中国经济规模已跃上了6万亿美元台阶,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需要的资源增量大大超过前十年。假如在2016年前后,中国经济规模达到了10万亿美元,断不至于再提8%的口号了。

  假如增长质量能够逐年提高,7%的增速又有什么可担忧的?中国理应从现在开始就做好适应中等速度增长的政策与心理准备。无论是决策层还是有关市场参与主体,其经济工作与经济行为的着力点不应偏好于一时或者局部经济指标的波动,而应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前提下着力推动增长动力切换与产业升级,以期求得有效经济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常态。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拨开“保增长”的迷雾。

  文章称,30余年来,中国经济政策的演绎一直没有跳开凯恩斯主义的范畴,这并非否定凯恩斯主义在特定时期的工具价值,而是说在中国这样经济结构复杂、国情独特且没有太多先行经验可资借鉴的新兴经济体,需要适时总结过往经济发展经验教训,以找到一条真正契合自身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发展路径。或者说,中国在探索后起大国优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过程中,需要且应该对宏观经济增长理论有新的贡献。而在此之前,首先需要拨开的就是“保增长”的迷雾。因为“保增长”本身就是一种次优的政策选择,是在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对经济“热启动”的相关政策安排,其政策实施效果尽管可以在短期内达到提振经济的作用,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不仅有可能吞噬“保”来的成果,还会加剧已有的经济失衡并使经济沉屙愈积愈深;深层次的后果还在于牺牲了经济转型难得的时间窗口,增大了经济转型的刚性成本。

  文章指出,拨开“保增长”迷雾的钥匙掌握在政府手里。其实,政府业已启动的相关改革已为经济实现有效增长提供了不少前期准备,只是力度还远远不够。以笔者之见,除了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以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过多干预之外,目前更应尽快降低关键领域投资的准入门槛,以调动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这是确保经济获得持续增长动力的第一步。下一个重要步骤是在全面启动收入分配改革的基础上,以减税与适度的政府转移支付为先导,尽快建立真正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在加快市场与法制建设的同时,理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前瞻性的技术的投入,力争早日完成增长动力的切换与产业升级。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