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新加坡人“排华”为哪般

http://www.CRNTT.com   2012-05-17 10:55:52  


 
  言下之意,是中国人对新加坡大有贡献,新加坡人不该数典忘祖,产生“排华”情绪。

  不过,仔细想想,新加坡人说这些激烈言辞用的是中文,那么自然就是华人,而绝不是少数的马来人、印度人在表示愤慨,那“华人排华”这种逻辑真说得通吗?称这种情绪为“排华”实际上是一种误读。

  □ 新加坡华人并非不认祖,且十分珍视华人的文化符号意义

  事实上,新加坡人绝不数典忘祖,南洋华人社会经历了两百多年的积淀,祖籍认同一直是维系这个社会的重要支柱。早在清末民初,身处南洋的中国商人为感祖国艰难,就曾为祖国做了许多事情。改革开放以来,新加坡人更是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过巨大的力量。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经历了长期的殖民统治,新加坡华人有文化失根的危险。于是新加坡政府决定扶持传统文化,在教育上规定从1980年开始,英文学校的华裔学生必须选修华文作为第二语文。并于1979年在全社会推广华语运动。推广华语运动是新加坡的一个长寿运动,迄今已有30多个年头。第一届推广华语运动由总理李光耀主持开幕,以后各届都由总理、副总理或部长级人物主持开幕仪式、发表演讲。副总理王鼎昌曾直接了当地称——“华人学习华语,,因为它是华人社会的共同语言,代表了我们的根和源”。

  除此以外,80年代新加坡政府还开展过儒学复兴运动。这些足以说明,新加坡的华人并非没有华人认同,相反还十分珍视华人的文化符号意义。

  □ 但新加坡华人确实已经完成了本土化转型,“中国人”的概念日趋淡化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经历了20世纪的剧烈动荡之后,新加坡的华人社群已经逐步完成了“本土化”的过程。所谓的“本土化”,即包括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在内的新加坡人在摆脱长期以来受到白人统治者歧视、摆脱殖民、摆脱马来西亚控制、以及独立建国、走向民主化现代化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民族认同。由此新加坡的华人获得了对新加坡的归属感以及政治认同,在新加坡本土与别的族群共同发展出一整套有自身特征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体系。由此完成了从“在南洋做生意的中国人”到“新加坡人”的转化。

  而随着“本土化”逐步加深,新加坡人对“中国人”概念的日趋变淡也就可以理解了。

  □ “中国人”已是一种政治符号

  在新加坡人眼中,“中国人”现在其实已经变成一种政治符号,指的就是中国大陆人,这种观念在港、台等地区同样存在。因为长期以来是分开的政治实体,经历了多达百年、少则几十年的历史演化,而这种演化的差异却非常的大,以至于在相貌和文化意义上的“根”以外,各地华人的特性、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华人”是共有的身份,但海外华人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中国人”——占绝对主体地位的中国大陆居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