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中国需要“好的市场经济” | |
http://www.CRNTT.com 2011-11-18 09:22:25 |
不完善的市场经济 文章分析,以上述标准对照,不难发现现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 首先,垄断破坏公平竞争。虽然央企数量从2003年初的196户减少到2010年6月底的125户,央企垄断趋势却有加剧之忧。在石油、电信等行业,虽然行业内有几个竞争者,但都属于国家控制的央企,缺乏充分的竞争。垄断是市场经济最大天敌,危害有三:一是导致价格居高不下(如油价),掠夺了消费者剩余;二是竞争不足导致垄断者缺乏动力去创新和提高效率;三是垄断机构内部严重的腐败。在这方面中石化堪称标本:中石化2009年盈利第一名,原董事长陈同海平均每天花公款4万元用在个人享受上。广东中石化斥资168万买茅台,亦绝非孤案。2008年垄断行业员工只占全国就业人群的8%,而工资却占全国工资总额的50%。最高行业平均收入与最低行业平均收入的差距高达15倍,创造了世界纪录。 其次,要素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特别是资金价格(利率)。目前,我国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3.5%,而通胀却在6%左右。长期以来我国实际利率为负,导致了公众财富的隐性贬值。银行体系则长期躺在全球最高的利差上面赚钱。在带有垄断与计划色彩的金融体制之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民企甚至被迫以极高的利率去地下钱庄融资。环境污染的价格扭曲是另一个严重问题。在地方政府的“GDP崇拜”大旗下,环保执法严重不力,不少企业可以通过污染将成本“社会化”。污染本质上也是不公平竞争,污染企业获得特殊竞争优势,公众健康则成为牺牲品。 再次,政府掌握太多资源和太大权力。现阶段,我国政府对资源的掌控主要通过以下渠道:一是国有企业,特别是电信、石油、铁路、航空、金融、电力等垄断性央企;二是土地资源,卖地收入占不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25%~50%;三是财政支出缺乏透明度——由于财政支出公开程度很低,又缺乏人大的有效制约,地方政府在支出方面缺少约束,乃至“有钱花、随便花”;四是政府掌握了重要的审批权,包括IPO、行业进入壁垒等等。创业板推出后的“PE腐败”之所以屡屡出现,就是因为谁能获得IPO资格就意味着“范进中举”式的一夜暴富。2010年国家发改委一名被坊间列为“中国十大处长”之一的处长被“双规”,出事的原因很简单,他主管审批了数百亿元的投资。政府掌握过多资源,其危害不仅在于腐败,更在于诱使大批企业以寻租为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对创新失去兴趣。 第四,行政权力频频干预市场经济活动。近年来,有一种倾向越来越明显:行政权力屡屡以宏观调控的名义干预经济活动。比如通胀背景下的“限价令”(如兰州对牛肉面价格的限制)。此类政策违背了基本的市场规律,既侵犯了公民权利,也难以收到治本之效。宏观调控的名义屡屡被误用。只有针对总量的、所有经济主体的调控才能叫宏观调控。此类“伪宏观调控”即使取得了一定效果,也难以弥补其对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的伤害。 最后,现阶段,选择性执法、弹性执法、运动式执法层出不穷,市场经济的合理竞争规则得不到尊重。国家虽有详尽的法规,却难以阻挡环境污染愈演愈烈,食品安全危机遍地开花,知识产权保护更是任重道远。结果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不造假、不寻租,就难以生存。 简言之,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属于“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微观经济主体基本市场化了,但权力的有形之手仍是无处不在。此种模式,破坏了市场经济应有的“机会公平”、“契约精神”和“价格机制”。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