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7.23动车追尾事故技术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1-07-25 10:30:15  


 
  再比如1993年7月10日,163次列车与2011次货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乘务员32人死亡,7人重伤,4人轻伤。旅客8人死亡,2人重伤,35人轻伤。机车中破1台,客车报废3辆,小破15辆。货车报废1辆,大破2辆,中断京广线正线行车11小时15分,至今事故造成的后患影响还未消失。

  而正是1993年的这次事故,直接导致了“隔离车”措施的出现:列车的第一节车厢空无一人、车门始终紧闭,而这节车厢的作用,说白了就是在撞击时用来做缓冲作用的。

  ■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7.23动车追尾事故?

  毫无疑问,这类事故往往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为,在我国的铁路系统设计上,实行的标准往往十分严格,而设计理念也往往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思想出发的。可以说,如果严格按照规定预案操作,正确使用各项技术设备,动车组是一种十分安全的交通设施。

  下面,我们尽可能地还原一下现场,看看如果按照设计规定,7月23日的晚上会是什么样子——

  □ 事故第一步:前车(D3115)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雷电因素,导致车辆停电后停车

  无论是雷击铁轨造成故障,还是路段上突然有车停驶,在调度部门的屏幕上,都应该立刻出现刺眼的“红光带”,调度中心可以立刻指挥后车停止运行。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接下来,即便是雷击停车,前车司机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停车地点及目前概况向调度中心报告,无论是用列车自带的通讯系统或“对讲机”,甚至网友戏谑的“手机”,都可以起到警示作用。显然,这层安全策略也没有起作用。

  是的,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在D3115停下来之后,不知是前车人员的责任,还是调度中心的责任,导致后车没有及时收到这一消息。而此时,同样晚点的D301次,正在以极高速度向前车驶来。

  □ 事故第二步:并未收到任何警示的后车(D301次)正常行驶

  目前来看,前车D3115是CRH2型,后车D301是CRH1型。这两个型号的车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CTCS-2列车控制设备。

  所谓CTCS-2列车控制系统,设计之初就是用来做“制动”的。列车在CTCS-2下,会被自动监控速度,一但速度过高,造成本车与前车的距离低于“离前车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列车将被自动减速。

  按理说,当前车突然停驶后,后车的自动控制系统将自动报警,并立刻停止运行。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除非后车司机将自动控制系统关闭(这个可能性很小),那么自动控制系统没有运行的最大可能性是:前车停止后并未将信息传递给后车,导致自动控制系统错误判断,进而影响到了司机的判断。(亦不排除后车自动控制系统出现重大故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