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李刚门”赔偿协议背后的隐忧

http://www.CRNTT.com   2011-01-04 12:16:24  


 
修正现实不正义乃中国当务之急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广大民众把对正义的实现寄托在清官身上,故有包拯海瑞的千古传唱。在这种清官情结中,民众并没有对皇权制度从一种根本意义上予以否定,而只是希望清官的出现能对现实中的不公现象给予纠正,还正义一个公道。在古代中国,帝王制度就是一种普世制度。因此,尽管经历太多的不正义和不公,民众的怨恨对象基本上只限于贪官这个层次,反贪官不反皇帝就是这样的传统。

  从革命开始,中国共产党就灌输给群众一个理念:制度才是不正义的根源。当年胡风以“时间开始了”这样极富诗意的语言来形容人民对一个公正制度的欢迎和期待。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民众对正义和公平并不敏感,因为那时的中国仍然是世界上贫富最为平均的社会之一。但随着时代脚步的前移,中国民众发现自己的身边竟然充斥了如此众多的不公和不正义。而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新思潮对民众启蒙的广度前所未有,接受过教育的民众开始把世界文明当做比照和衡量自己国家的坐标系了。对现实正义的诉求开始成为中国社会中的一个重大现象。
  
  在网络普及之前,上访是中国民众遭受不公后采取的主要救济方式。虽然这条渠道依然留存,但随着信息流通的便捷以及民意的大规模集聚,网络迅速成为广大民众反腐反不公反不正义的更重要方式。在影响政府高层从而对现实不正义现象得以修正上,网络无疑更为有效,成本也更为低廉。近几年来,网络对中国社会和政治文明的助推作用有目共睹。随著作用的加大,民众对网络的预期更高也更为迫切。人们倾向于认为,只要网络对现实不正义进行曝光,政府相关部门或高层就会给予一个大体满意的答覆。“李刚门”也大抵如此。

  因此,宣传部门对“李刚门”的介入造成了网络和媒体形成的民意与官方意志之间的博弈。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民意还是官方意志都会影响法律审判的独立性和中立性。但在中国“强政府弱社会”的格局中,一旦官方介入,民意便要举手投降。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会引发一个更加可怕的后果:加深民粹阶层与精英阶层在如何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上的分歧,从而使得中国未来的政治改革更加艰难。一直以来,精英阶层的一个共识大体上就是中国需要渐进改良,暴力革命对社会破坏太大,成本太高。而近年来形成的民粹阶层则远为极端,这从社会底层对毛泽东时代的向往就可以看出端倪。

  当民众认识到现实中的不正义现象很难通过实际行动来得到改变和修正的时候,社会与政府的矛盾就会不断累积。而当这种矛盾累积到一定量的时候,任何改革可能就已经为时已晚了。在“辛亥革命”100周年来临之际,当年晚清政府的“新政”困局被人们屡屡提起。当代中国当吸取这个教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