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托尔斯泰百年忌辰寻访

http://www.CRNTT.com   2010-11-28 10:14:06  


 
  莫斯科的7年城市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托尔斯泰对妻子和家庭的爱。托尔斯泰一直自认为是个“久居城外”的人,他的文章不少都排斥工业文明,很少有城市是他喜欢到可以长住的。喀山是他的浪荡的开始,而圣彼得堡是他年少得志和文学圈、贵族圈打交道的地方,巴黎的虚伪浮华他更是很快就厌倦了。莫斯科当时更像圣彼得堡如今的地位,远离政治核心。靠近当时的市郊林地,现在名为托尔斯泰大街和托尔斯泰故居的地方,当时有一块地被托翁买下作为居所。这个黄绿相间的小房子,就是他写作《复活》之地,他的晚年只有这一部长篇,就在这里完成。故居分为华丽和朴素的完全两重风格,因为过去的老房子基础上加建了很多高大的部分,使这个新楼部分13个房间有11个大壁炉,隐藏在墙壁立柱里,温暖极了。最美丽的接待厅,也是晚年托翁在莫斯科接待朋友的场所,铺陈着多块美丽的土耳其地毯,厚厚的帷帐,拉起帷帐里面还有一个丝绒长沙发,水晶吊灯照耀下更私密的会客室。而外面的接待厅也像咖啡馆,有七八个小圆桌和围绕的皮椅组成,茶器之精美和波良纳不相上下。更加完整的是,这里的环境还是清幽的,窗外望出去是一个三个篮球场大小的后院,美丽的树木金黄色叶子铺满一地,室内鲜花开遍。那些年,托家的孩子们在莫斯科接受了系统的贵族教育,蕾丝的精致衣鞋到现在还是美丽,而这一切索菲亚喜欢的生活,都和托尔斯泰真正的追求越来越远。

  就在这宽阔敞亮的新居背后,走下一个仅一人宽的楼梯,就是托尔斯泰当年自己的地盘了。他带来他在波良纳庄园的那些农活器具,不过没什么用处,只有两双他自己亲手缝制的皮鞋,除了边缘粗糙,看起来还不错。他照样穿着粗布宽袍,勒着腰带,以68岁高龄开始骑自行车玩,在附近的工人们聚集的一个小公园,骑车而去的头发胡须飘飘的托尔斯泰常和他们聊天。然后再回去写书,《复活》的写作地点是楼背后二层夹层里一个必须低头才能进入的小屋子,极为矮小,如果不细细看,很容易在楼里错过或以为是储藏室。它远离主楼的喧嚣,朴素得和波良纳的书房一样,小桌子、绣花搁脚凳和矮腿圈椅,那个搁置墨水和笔的木架子上写着“第一次下笔你写了什么”。

  托氏遗泽与俄罗斯文学现实

  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语言系教授米哈耶尔.克鲁普科夫,是俄罗斯国内研究托尔斯泰排名头几位的学者,俄罗斯中小学教材的文学史,都要由他亲自撰写。“我可以列个名单,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科夫、冈察洛夫、屠格涅夫,这是19世纪的俄罗斯经典作家,而20世纪还没有固定谁是经典,我的名单是高尔基、帕斯捷尔纳克、阿赫玛托娃、索尔仁尼琴、普拉多诺夫等。”米哈耶尔说,托尔斯泰死后有一段遭到了专业的批判,因为列宁写了7篇评论说他“是一面旗帜”,二三十年代托尔斯泰在俄罗斯文学界的地位稍有下降。

  俄罗斯从上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放弃了纪念名人逝世周年的传统。“我记得最后一次盛大的全国纪念是1937年为了普希金,此后就再也没有那样的对于文化的顶礼膜拜了。当然,那次纪念依然是新政府为了振兴俄罗斯文化而做,同时是‘十月革命’20周年,与其说为了普希金,不如说为了新政府本身。”米哈耶尔说,“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文学不再处于社会中心地位,很多之前没有发表的作品在国内发表,一下子俄罗斯文学界就有地下文学、侨民文学和官方文学三大潮流,思想混乱,洪水决堤。”

  “俄罗斯读者也就此改变了阅读的心态,过去是崇拜的,现在却改变了。”米哈耶尔说,作家的言论不再影响政治和社会,苏联时期因为意识形态不愿意研究19世纪经典。托尔斯泰虽然写政论文章,其实并不醉心当时的政局。相对于狭隘的政治和教派,托尔斯泰的思想已经站在了更广的宽度上。“我最近写的文学史里,开头介绍托尔斯泰就说,他是一个有现代性的作家,他在写人,写人的行为,这些都可以参照到现代人身上来,而且他还有道德的永恒追求,这都是现代性应该注意的。还有就是,托尔斯泰永远有一个内心自由的主人公,从农奴制废除到革命时代,他主张一个保持内心自由又有精神探索的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