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摊牌吧,房价

http://www.CRNTT.com   2010-08-29 08:56:24  


 
  “假新闻”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空置率”一石激起千层浪,还在于“鸟枪换炮”,以先进的“数据”武装了自己。甚至有人相信,正是“6540万套空置房”证据确凿地横空出世,才真正惹恼了中央政府。

  但令人无语的是,该数据业已被认定为“假新闻”。

  国家电网辟谣说,从来没有发布过这样的数据,也没有对这样的数据进行过统计。全国的智能电表数量还只有几百万只,无法统计出有6540万户的概念。

  信孚研究院研究员童大焕查询了社科院的网站,并打电话到社科院总机查询,并没有找到传说中的社科院“城调队”。

  “我觉得是一种自我炒作,哗众取宠的说法。”业界专家杨少锋认为:“一套房子按70平方米计算,6540万户是45亿平方米。将我们1990年以后所有竣工的有据可查的商品房、政策性用房都加起来也不超过40亿平方米。”

  在他看来,北京的空置率并没有当初易宪容教授骑自行车夜探居民区算出来的那么“邪乎”。他自住的小区,刚搬进去的时候只有30%的入住率,现在入住的已经达到了80%。

  身在上海的朱黎庭认为不可一概而论。“我个人感觉空置率老盘不高,多集中于新交房初期的楼盘。高档商品房用地越来越少,都在市中心,刺激得楼盘价格非常坚挺,不可能有大量改善性、自主性需求去买,空置率会比较高。越是中低价格的小区,或者多为两室、小三室的小区,空置率肯定比较低。上海港澳地区的人特别多,他们不可能一直住在上海,很多空置房或者是看好趋势投资,或者是为了今后来安家立业的超前性消费。从前也有不少韩国人、台湾人在浦东炒房,但上一轮已经发牌发出去了不少。”

  2010年5月19日,中央台几位记者在北京6个次新楼盘用15天蹲守调查。入住时间从2005至2009年,空置率最低的一个楼盘在30%,大多在50%-60%,最多的一个在70%以上。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张景秋与孟斌带领的课题组,对北京50多个2004年到2006年售出后入住的小区用电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电表几乎不走的比例高达27.16%。

  和“晒黑灯”一样,用蹲守,或者查电表、查水表、贴纸条,甚至堵锁眼等种种“民间智慧”来统计空置率都未必准确。然而在“庶民的狂欢”背后,反映的是民众对住宅空置率准确数字强烈的“知情饥渴”。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空置房?拥有多处住宅又不住的人是不是就该被千夫所指、万民唾弃?

  在对这些问题梳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空置率虽然是个“传说”,但浓缩了中国现阶段种种令人无奈、唏嘘的怪现状。

  在北京,手头拥有两三套住房的中产不在少数。有位家住北京远郊的业主便拥有三套住房,其中两套闲置,一套在市中心。

  “我不懂炒股,以前买过几次都被深度套牢,现在只敢投入一两万少量玩一玩。但这些年钱越来越不值钱,总不能把这些年的积蓄都放在银行里坐等贬值。我身边的人都去买了房子,至少看得见、摸得着,能保值增值,我也随了大流,这并不是多么清醒的分析之后的选择,只能说是一种必须去做,但又模模糊糊的理财意识。在北京,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在他看来自己的房子只是暂时闲置,将来都要派用场:“郊区没有好的小学和中学,为了孩子过几年我们就要换回城里,双方年迈的父母也得接过来养老。” 他对记者说自己最大的担忧,就是“因病致贫”。“我们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一个孩子。为了付首付已经把能想到的亲戚、朋友都借了。如果将来家人有谁生场大病,生活压力就会突然骤增,我不敢去想这个问题。”

  诚如谢国忠所言,对通胀的畏惧和缺乏投资渠道的双重压力,联袂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房产投机需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