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慎防成为GDP巨人影响力矮子

http://www.CRNTT.com   2010-02-19 07:26:47  


 
  首先,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发达国家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失去对全球经济秩序的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其他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仍然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同时,发达国家也不会主动放弃对全球经济的核心秩序和规则制定的控制权。

  其次,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经济规模上升与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之间通常有一个很长的滞后期。20世纪80年代当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格局。一直到20世纪末,日本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作用也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出口与GDP规模的迅速上升背后还掩盖了经济结构层面的很多缺陷,跟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时,人均GDP、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金融市场,甚至整个经济结构,都已经跟发达国家很接近。而中国,即便经济总量能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结构和质量也还有很大问题。

  2009年,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出现了明显上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国际金融危机联系在一起的。这不是一种常态,随着金融危机的结束,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应该有个回归的过程。

  《21世纪》:经济总量上升,意味着责任上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责任和权限地位是否将发生变化,比如联合国会费的增加、在IMF提款权的提升? 

  李向阳: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上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此甚至不惜给中国戴上很多“高帽”。比如美国提出的“利益相关者”、“负责任的大国”,最极端的莫过于“G2”。当为我们戴上这些高帽时,他们更多的是要求中国承担责任和义务,而不是要和中国分享全球经济规则的制定权。

  2009年,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在IMF中的特别提款权份额有所提高,但这种提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主导国际金融体系的格局。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中的否决权份额并没有因为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份额提高而受到任何影响,这些国家份额的提高只是挤占了一部分欧洲小国的份额。

  与宏观领域相比,中国更需要提升国际微经济观领域的影响力,比如对全球铁矿石价格的影响力,对全球油价的影响力,对产品技术标准、环境标准、安全标准制定的影响力等等。

调结构才能由大国变强国

  《21世纪》:对中国经济规模发生的变化,很多居民不以为然,认为经济增长都是数字游戏,老百姓没体会到经济增长的好处,对此该怎么看?

  李向阳:中国经济总量的迅速上升导致对中国经济地位的判定出现了错位:一个是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的错位,二是数量与质量的错位。

  国际社会更看重中国GDP的绝对规模和数量,而在国内,尤其是普通居民,更看重相对规模和质量,即人均GDP、收入分配结构、地区收入差异、就业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产业结构,甚至包括投入要素结构等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