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纽约时报:恐怖主义的诱惑

http://www.CRNTT.com   2010-01-16 09:39:34  


 
  2.在招募成员和进行交流时使用的是英语。这些激进分子不会与某个特定国家发生固定联系:他们从一场圣战转战到另一场圣战,可能的话,就在训练营中栖身,他们绝不会参与当地的政治活动。他们所表达的怒火不属于某个真实存在的共同体,而属于一个虚拟的共同体。

  3.存在明显的代沟:大多数激进分子与家人决裂,或者与他们关系疏远。他们的伊斯兰教信仰是经过重新建构的。他们从来不提传统或传统的伊斯兰教义。

  4.他们采取个人行动,脱离了通常的共同体纽带(家庭、清真寺和各种伊斯兰教社团)。他们独来独往,不参与社会或政治活动,甚至也不参加传教活动。他们的社会性活动是,同那些与自己极为相似的人建立个人联系,或者是在某地建立一个志同道合者的秘密小团体(9.11事件的劫机犯,2005年伦敦爆炸案的实施者),或者是在巴基斯坦某个边远地区建立一个训练营,或者干脆在网上聊天。

  5.在过了一段“正常”生活后,他们突然跳进暴力活动的深渊。他们是心理上的输家,是一些没有了根的人,他们通过一己之死成了虚拟“乌玛”中的假象英雄。

  在“基地”组织中,有种现象令人不解:虽然很多恐怖分子的确可有可无,但“一次性”战略还是让该组织失去了很多能长期发挥更大作用的聪明人。在阿富汗一个中情局基地实施自杀式袭击的约旦恐怖分子就是典型一例:他的成功引人注目,效果却是短期的。如果长期作为间谍潜伏下去,对“基地”领导层来说,他的用处原本可以更大。在这种情况下,自杀式恐怖主义不是一种战术:它本身就是目的。

  这表明,“基地”没有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的政治战略。它有一个全球性敌人:西方。它并不是要在中东推动建立一个恐怖主义哈里发国家,而是致力于对美国这个世界大国发动一场全球性战斗。

  意识形态在年轻的国际主义圣战者的激进化过程中几乎不扮演任何角色。吸引他们的不是某种意识形态,而是一段叙事,一段关于全球广大穆斯林受苦受难的叙事。还有,孤独的复仇者,也就是英雄,可以通过在逃离这个他发现没有自己立足之地的世界的同时赢得名誉的方式,救赎一段不能让他感到幸福的人生。

  如果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准备进行新一轮反恐战争时还是不能了解这些现实,它们就不会取得什么成效,就像9.11事件以来的这8年半一样。威胁不是来自某片可以入侵或占领的土地,而是来自我们如今都已深陷其中的全球化了的网络。

(来源:中国网,01月15日, 作者:奥利维尔.罗伊)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