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黄光国:两岸应建构儒家文化共同体

http://www.CRNTT.com   2009-09-07 00:30:57  


儒家文化复兴运动要发展成为一个可大可久的文化运动,将来一定要走入校园。
 
  长期历史趋势的开端

  以上的回顾显示:大陆的儒家文化复兴运动先是“由下而上”,然后“由上而下”,很有可能汇聚成一股波澜壮的文化运动。近年来,中共领导人更在国家重要的宣言和文件中,不断提出诸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以德治国”、“和平崛起”等等充满儒家气息的价值理念。因此,这场运动的主要推手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的康晓光教授认为:“儒家文化复兴运动,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不是误会,而是理性的抉择;不是稍纵即逝的泡沬,而是一个长期历史趋势的开端”。

  正因为这场文化复兴运动“是一个长期历史趋势的开端”,整个运动的发展也呈现出百废待举的局面。无可否认的是:今天中国之所以会发生儒家文化复兴运动,正是因为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对传统中华文化所造成的彻底摧残。时至今日,中国大陆的有识之士虽然已经清楚察觉到:自身文化真空而盲目移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必然造成更严重的文化危机。可是,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祸害,却很难立即恢复过来。今天中国各级学校不仅找不到合格的师资来传授中华文化,更严重的是,在高等院校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许多“海归派”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从事研究工作的时候,大多是盲目移植并套用西方个人主义式的研究典范,成为西方学术殖民主义的帮凶而不自知。他们的研究成果或者和母社会脱节,或者根本解决不了母社会面临的问题,甚至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推动儒家思想的台湾经验

  面对大陆这样的局势,台湾对于促成中国的“儒家文化复兴”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最近到台湾访问的大陆观光客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台湾社会比大陆保留了更多中华文化的元素。其实这只是他们访问台湾的第一印象而已。研究儒家思想史的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黄俊杰曾经将第二次大战结束后台湾推动儒家思想的力量分为三大派:第一,是所谓的“官方儒家”。国民政府撤守台湾之后,蒋介石为了和“反孔”的中共政权相对抗,不仅用政府的力量,组织“中华文化复兴总会”,自任会长;而且透过教育系统的安排,在中、小学施行道德教育,高中以上学生还得颂读“中国文化基本教材”。1994年所谓“自由主义派”的知识分子开始推动“教育改革”,“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变成年轻人流行的口号,公民道德教育变得名存实亡。民进党执政之后,全力推动“去中国化”,台湾社会道德沦丧的问题更为严重,即使台湾经历过两次政党轮替,仍然未能恢复。

  在台湾推广儒家思想的第二股力量是以牟宗三、唐君毅和钱穆等人作为代表的“新儒家”。1949年之后,他们由香港辗转迁徙到台湾,在大专院校中聚徒讲学,成为台湾人文学界最具独特性的学术社群。如今他们的弟子已经广布在台湾的高教系统中,默默地在作传承儒家文化传统的工作。

  然而,“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牟宗三毕竟是五四时期的人物,他对西方科学的认识,很难跳脱当时盛行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当时的实证主义者认为:只有人类感官所经验到的实在,才能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所有形而上学的概念,都应当逐出科学研究的范畴之外。这种科学哲学观其实反映了唯物论的立场。受到这种哲学观的影响,牟宗三才会主张:中国必须先作“良知的自我坎陷”,才能开出民主与科学,“新儒家”的影响范围也仅止于人文学界。

  在“新儒家”之外,台湾还有一批社会科学研究者,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在儒家社会中从事研究工作。他们对于科学哲学的瞭解,早已经超越了当年的逻辑实证主义,而且不会受到唯物论的羁绊,因而能够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对中华文化传统作出独特的诠释。这些人既瞭解西方近代的科学思潮,又熟谙儒家文化传统,能够结合两者之长,成为推动儒家思想的第三股力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