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两岸须探索政治磨合“路线图”

http://www.CRNTT.com   2009-01-06 11:55:52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北京与民进党当局在“一个中国”的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其中既有民进党故意混淆“一个中国”概念的原因,也有北京“一中”概念过于狭窄,无法在台湾内部取得最大共识。现在,“一中”概念已经暗中放宽到“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与马英九就职演说中“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具有不谋而合、异曲同工之妙。 

  无论是马英九还是北京,最需要的是灵活性和创造性思维。两岸互动中的某些概念(如九二共识)本来是模糊的,未来在逐渐清晰的同时,仍应保持一定的模糊色彩。经过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时期的风风雨雨,深刻的教训之一就是,若拘泥于政治实体概念,反而可能诱发极端台独。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文化概念的“中华民族”来替代政治概念的“一中”,已是适当时机。这一提法既巧妙避开政治实体之争,又拓展了两岸在民族利益高度进行互动的空间。 

  当然,以“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作为互动的基础,还会遇到国家主权的争议,将直接涉及台湾国际空间,甚至还涉及两岸良性互动能否长期延续。必须看到,“中华民族”只是文化认同,显示的是两岸政治互动的诚意。但要在未来延续良性互动,依然绕不开政治框架。对北京来说,虽然有诚意帮助台湾获得适度国际空间,但若没有合理的政治框架为保证,一旦马英九时代结束,“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共识不再,则北京帮助台湾获得国际空间,就有可能成为台独势力的机会。北京的这一担忧合情合理,台湾也应充分顾及。 

  敏感政治议题磨合依然艰难 

  马英九上任后,两岸在良性互动方面有两个阶段:一是非敏感性、可操作的技术性议题,例如周末包机、陆客赴台,以及“三通”和其他经贸整合等;二是具有相当政治敏感性、难以回避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和平协议、政治框架等。 

  上述第一阶段进展颇为顺利,第二阶段尚未展开。第二阶段的关键和核心是如何处理中华民国的定位,将来不但会遇到许多操作上的障碍,而且会遇到来自北京和台湾内部的阻力。 

  从北京方面来说,虽然对台政策近年来有了不少理性、务实的调整,但鉴于内战思维和中原文化思维,对中华民国的存在还有许多顾虑;另一方面,一触及中华民国的定位问题,两岸在国家框架和外交方面也都面临一系列重大调整过程。只要中华民国的定位问题没有解决,北京就将始终面对来自台湾内部的悲情,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思潮,包括马英九坚持的台湾主体性和民进党坚持的台湾独立。 

  台湾内部,实际上存在着马英九、国民党和民进党三股力量。从北京来说,这一年里出现的新局面是:虽然2005年后建立的国共平台依然有效、顺畅,但已经不能替代与马英九政府的直接互动。 

  北京方面显然也经常收到来自台湾蓝营内部人士的种种警示(即所谓“认清马英九真面目”),令保守势力再度挟持开明力量,最高当局不得不再度采取谨慎态度。至于两岸政治磨合会有什么前景,容笔者在下文分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