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谁来撑起民进党这条大船?

http://www.CRNTT.com   2008-12-25 00:41:49  


扁被戴上手铐,对痛恨其贪腐者来说“可歌”,对死忠者来说“可泣”。
  中评社香港12月25日电/《中国评论》月刊12月号刊登了台湾战略学会秘书长王昆义教授的文章“薪传:陈水扁落难与台湾绿营的继起之秀”

  2008年11月11日这一天对台湾的民主发展而言,绝对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日子:担任过八年“总统”的陈水扁,在卸任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因涉及贪腐案而遭到法院羁押。当他走出检方特侦组时举起上了手铐的双手,这个象征动作对台湾的蓝营民众来说,是一个“可歌”的日子;但对绿营民众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可泣”的日子?想想,中国文字的灵活之处,就是可以使用一个特定的成语,照顾到不同层面人们的心情,“可歌可泣”这个语汇,不就是陈水扁被羁押到台北看守所之后,台湾蓝绿两个阵营民众最佳的心情写照吗?

  只是还是让人弄不懂的是,为何一个涉嫌贪腐的“总统”遭到法院的羁押,还会有许多台湾民众要去力挺他,是台湾人民“不明是非”,还是台湾民主发展出现“不明就理”的问题,这是值得继续探究的话题。

         台湾的两个世界

  2004年美国的政治学大师杭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就写过一本专书“我们是谁?”,书里面他描述美国社会里的拉丁美洲裔移民,因为自成一个封闭的社会体系,他们不讲英文,也不融入美国社会的活动,导致美国已经变成一个“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两个世界”的社会,他认为这将会是美国“国家”特性面临最大的挑战。

  在台湾,过去从唐山过台湾的先民,就呈现杭廷顿所描述的两种社会情境,早在清代统治时期,闽南人与客家人的械斗更已经进行了一百多年,一直到清廷因为甲午战争失败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人之后,为了抗日,闽客两个族群才开始放弃械斗,携手对抗日本人的统治。

  回首那段闽客共同抗日的“可歌可泣”日子,11月刚好有一部在台湾热映的电影“一八九五”,就把客家子弟吴汤兴投笔从戎,组成客家义民军进行抗日的故事,搬上银幕。这场在台湾史上被称为“乙未战争”的客家人抗日的故事,虽然电影所使用的语言是客家话,但闽南族群民众走进电影院,并未感觉到有任何的距离,既使电影中闽南人是以土匪的面貌出现,他们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同样被客家子弟英勇抗日的事迹所感动,也为吴汤兴的爱情故事揪心。所以,台湾闽客族群的融合,又何尝不是日本人统治所带来的“功绩”呢?

  其实不只闽南人看客家子弟抗日的电影会受到感动,马英九这个外省族群在看过“一八九五”以后也说:“身为一个台湾人,我为这部电影感到骄傲。所有爱台湾的人都应该来看这部电影,只有瞭解台湾过去的这段历史,你才会更爱这块土地”。

  然而吊诡的是,“一八九五”这部电影会热映,却是受到同一时期的“海角七号”那部电影所影响,当“海角七号”在台湾社会掀起热潮之后,很多人继续走进电影院去看“一八九五”那个时代台湾与日本的关系。只是“海角七号”所描述的内容是台湾人与日本人融合的爱情故事,但“一八九五”却是描写客家人抗日的故事,一种是融合,一种是对抗,两种不同的情境却让台湾人可以同时接受与感动,或许不瞭解台湾族群性的人会问:“我们是谁?”

  “我们是谁?”这个问题的本质,主要是出在日本人对闽、客来说都是一个异民族,所以闽、客两个同是汉民族的后裔,他们携手抗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惜的是,那段闽客携手抗日的情怀,在蒋介石统治台湾以后却遭到破坏,让潜伏在台湾社会里的族群冲突幽灵,就像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一样,随时可能爆发成大规模的冲突行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